一六二 对手(1 / 2)

加入书签

 与北京城的沸腾极其类似,隔着一个时区的日本也是欢腾一片。

日本,广岛。

大本营内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上到与会落座的大人物,下到端着酒品餐盘的侍应生,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掩不住的得意之色。文官、机要秘书们尚且含蓄地交谈着,而武官们则已经开始放声大笑,开始欢庆着已经到手的胜利了。

海军大胜!陆军也是大胜!

北洋水师值此一战,元气大伤。可以预料的是,以清国奴的习性,定然会回威海母港休整,再无出海再战之力。从今以后,朝鲜海域、黄海,乃至于渤海,都会对帝国彻底敞开门户。曾经压得帝国喘不过气的北洋水师,已经成了往事!

陆地之上,还没齐整的第一军,在山县有朋的亲自指挥下,汇集一万六千大军,三日下平壤,兵锋直指鸭绿江。听说,负责追击的二十一联队,追着淮军溃兵一通猛打,已经过了定州。再往前,就是鸭绿江了。。由此可见,享誉二十年的淮军不过如此,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帝国的征韩之策,已经实现,朝鲜,已经落入帝国的完全掌握之中!

现在的形势,对帝国实在太有利了。陆地之上,陆军直逼东北,海军也可搭载陆军随时登陆清国腹心之地。清国海陆皆失,就算举国抵抗,也不过是负隅顽抗。现下,有了海权,进可攻退可守,帝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如此大好的形势,如何不令人振奋雀跃?

满座的宾朋,一个个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清国奴撑不住了,已经从根子上烂透了!是时候让日本领导东亚了!”

“此一战,必然扭转日本国运!从此日本将脱离东亚病夫这个称号,而且可以狠狠地将这块牌匾摔在清国人的脸上!我们大日本,从此脱离亚洲,加入欧洲文明国家的行列!”(红爵按:东亚病夫一词,最早是美国佬给小日本的称谓。这个病态的民族,赢了甲午之后,迫不及待地将这个称谓转嫁给了国朝。。由此可见其民族劣根性。)

说话的,都是有头有脸的政客。

“朝鲜北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清国东北更丰富,日本必须掌握这片土地,将其变为帝国的生命线。”

“兵锋所指,水陆齐进,清国快撑不住了。割地赔款自然少不了,到时候必然可以扭转国内的局势!”

而说这些话的,多多少少与大财团有些关联,话里话外关注着自身的利益,想着能在胜利后拿到多少的国家订单。

“清国陆军还是一只中古的军队,从编制,训练,战术,勇气,都是全面的落后!完全没有进攻意识,在我们大日本帝国精锐陆军面前,只有溃逃的份儿!李鸿章编练淮军二十年,不过如此!”

“清军没有战斗意识,没有进取心!他们的军官士兵,都是为了银子在打仗。而帝国陆军是为了天皇,为了全日本的未来在作战!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山县阁下已经拿下了平壤,下一步就是推进到鸭绿江,攻入清国腹地。。海军配合陆军,登陆旅顺,登陆山东,直接打到北京,将清国皇帝抓了俘虏!”

自然,发话的都是一些陆军将领。高谈阔论,放肆地大笑,生怕别人听不到一样。听闻此话,那头的海军可就不乐意了。

“……要是没海军,陆军就得架桥去朝鲜!没我们海军,清国北洋水师拿什么消灭?历次陆军胜利,哪一次少了我们海军的配合?就算少送一天的粮食补给,陆军就得当叫花子!神气个什么?一群笨蛋!”

满室气氛正是热烈之时,就听外头的侍从武官大声宣布道:“大本营总钦命官伊藤博文阁下到!”

所有人都是刷的一声站起身,脚后跟并拢,身子挺的笔直,到处都是皮鞋碰撞地板的啪啪声。而后,就见一身礼服的伊藤博文春风满面地走了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伊藤的身影转动着。这位日本第一政治家,笑吟吟地立在首位,而后正色道:“天皇陛下诏谕:自清国卑劣违反条约,出兵霸占朝鲜,帝国上下愤慨,诸臣同心,海陆齐进,回应清人之无理挑衅。开战以来,陆军精锐攻陷平壤,海军更是摧毁号称亚洲最强之海军。朕心甚慰,还望诸位再接再厉,彻底完成征清大计!”

“臣等惶恐,必全心报国!”

老练的的伊藤博文,知道作为一名政治家该如何调节会场的节奏。随即挥挥手,侍从官在其示意下,唰地一声拉开了伊藤身后的幕布,一块巨大的地图呈现在众人面前,上面巨大的箭头直指清国腹地。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伊藤微微一笑:“诸君,朝鲜已经落入帝国的股掌之中!征清大业,即将全面展开!”

“帝国陆军第三第五师团,将组成征清第一军。彻底扫荡朝鲜残余清军之后,跨过鸭绿江,突入清国东北腹地,由北向南直扑山海关!逼近清国首府北京!”

“帝国陆军第二第六师团,将组成征清第二军。。开始编队集结,分批乘坐登陆艇,在海军配合下,务必在十一月之前登陆花园口。而后,一分为二,南北齐进,攻击清国最大的要塞旅顺,另一部攻击安东,会同第一军南下。”

“帝国陆军第一师团,作为预备兵团,在第二军攻陷旅顺之后,乘坐海船,于威海登陆,直扑清国京畿腹地!”

“帝国海军,全力配合陆军。极力争取海权,将北洋水师困在威海,而后彻底消灭。随后护送第一师团登陆威海。”

“诸君,只要帝国控制了朝鲜,登陆旅顺,登陆威海,全军突入清国腹地之后,我们就可以慢慢等着清国上门求和了。”

所谓的征清方案,大部分是出于川上操六之手。在综合了陆军、海军的意见,参考了清日兵力、国力的对比之后,最终做出的决定。。事实上即便伊藤不公布,底下的头头脑脑也大多知道了这个计划的全部。日本,如今还很弱小,没有一口吞下清国这个老大帝国的实力。只有一口一口地蚕食。在座众人都坚信着,此战之后,日本必然崛起于东亚。而后,实力大涨之后,转过头来,就是清国的末日!

众人正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希翼之中,突然,大门不合时宜地打开了。众人愕然转头,就见川上操六一身礼服,满脸寒霜地走了进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