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一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一)(1 / 2)

加入书签

 一八九四年十月二十日,朝鲜北部白马以南。

前方隐隐约约传来了一阵枪声。队伍之中的官兵上下,都抻着脖子往前瞧着,想知道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与小日本遭遇了。

没一刻,就传来了新的命令。

“原地休息一小时!原地休息一小时!”

已是凌晨三点光景,关东军回援部队就连吃饭,也是边走边吃。趁着白天的时候,先头部队带着一部后勤团,在沿途烧好了开水,熬好了热汤。而后就等着后续的大部队过来,掌勺的催士兵,提着大铁壶,挨着个地给每个士兵灌上一壶热水,递上一碗热汤。士兵们就着热乎劲儿,啃着硬邦邦的干粮以及早就冻成一坨的牛肉罐头。而后脚步不停,官兵上下就这么一直走着。整整十八个小时,顶风冒雪,硬是赶了一百三十里路。像现在这样一个小时的大休息,这还是第二次。

如今队伍之中都是步兵,那些骡马早就不见了踪影。。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凭着意志力连续强行军。可畜生不成,像这么恶劣的天气,只走了十来个钟头,硬是倒毙了三十多头。剩下的任凭你怎么打骂,使劲儿用鞭子抽,也不肯动弹了。

休息的命令一下,只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道路两侧便堆满了四散休息的关东军士兵。有的强打着精神,从炊事班要来了酒精炉,点了篝火,围坐着取暖;有个干脆合上军大衣,直接靠在路边就睡了过去;还有的直接一个跟头栽倒,昏厥了过去。所有人都匮乏到了极点,可就算是如此,全军上下仍就没有一句怨言。

情况再清楚不过了,现在就用是脚底板跟时间赛跑。输了,就是全军覆灭!开战以来,第三师连战连捷,若是就这么窝囊地输给了小日本,大家伙儿打心眼儿里就是不服!多年的训练,多年的思想改造,如今在这暮气沉沉的土地上,也只有关东军这么一支军队,上下心气儿十足。。往大了说,这就叫军心士气,这就叫民族自尊心!

若是何绍明有闲暇,肯定能从士兵们一双双喷火的眼睛中看出这一切,而后成就感与自豪感一准儿就充斥内心。他肯定会心里头暗爽,还会暗自对前世的愤青哥们炫耀:看,这就是老子带出来的兵!

可这会儿,何绍明实在没这个心思。他只觉着自个儿已经疲惫若死,双腿跟灌了铅一样沉重,美美迈出一步都觉着眼前发黑。硬撑着继续朝前赶着,听见原地休息的命令,看了看时间,发现离预定休息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心道,这命令肯定是秦俊生下的。当即加紧了脚步,勉强爬上了一处小山坡。这里,已经临时支起了帐篷。魏国涛正带着大大小小的军官围在一张地图前商谈着什么。

“国涛,怎么这就停了?这会儿还没到白马,不是说好到了白马再休整么?”何绍明心里头比谁都着急。。义州决定着整个入朝军队的安危。往小了说,不马上夺回义州他何绍明小命就得交代在这儿;往大了说,不夺回义州,整个甲午都很有可能再次如同历史上一般无二。

这一路,他看的最多的就是口袋里头的怀表。分针美美移动一下,他的心都随之紧张一分。无论是怕死,还是说为了家国天下,义州必须要夺回来。

简陋的帐篷里头,魏国涛手拿着红蓝铅笔不停地在地图上勾画着。听见何绍明的疑问,头都懒得抬起,答道:“先头部队与小日本交火了……带队军官随即展开了火力侦察。日军数量不在少数,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整整打了十几轮排枪,初步预计至少有一个大队的兵力,两处山口,还有山道左侧都构筑了阵地,已经形成了整然的火线。也就是说,小日本把所有的道路都给堵死了,要想过去,就必须攻下小鬼子的阵地。。”

“什么时候发起冲击?”情况跟预想的一样,何绍明也不废话,直接问攻击时间。

“怎么也得一个小时之后了,发起冲击,得整饬好队伍。”魏国涛抬起头,沙哑着嗓子说道。何绍明骤然发现,一向严谨而从容的魏国涛,身上难得地多了一股子凝重紧迫感。

他手底下的这位死人脸魏国涛少将,更多的时候是面沉如水,整个人的情绪古井不波,曾有人戏言道,除非是天塌地陷,否则别想魏国涛紧张。如今连魏国涛都紧张异常,难道说真要天塌地陷了?

从定州一路行来,何绍明一直在控制着自个儿的情绪。还身先士卒,不眠不休地强行军。人的精神毕竟不是铁打的,人的意志也会随着身体的衰弱而消减。更别说现如今所有的责任都押在他的肩膀上了。。越靠近义州,已经身心匮乏到极点的他就开始奢望起来:也许偷袭的日军只有一个联队的兵力,义州之所以失陷,完全是因为盛军那些败类造反;也许只要回援,就可扭转局势,近万关东军百战精锐,就算打同等数量的日军也绰绰有余;也许对岸的第二师这会儿已经发起攻击了,没准儿已经抢占滩头,开始大批运送兵员器械了……

何绍明楞了半晌,骤然出言道:“留下一部牵制,大部队不能绕路么?”眼下还不到白马,地图上的直线距离起码还有个八十多里。要想在预定时间赶到义州,不可能在此处山口浪费太多的时间。

“绕路就只有爬山了……而且我相信,我们一旦绕路,取道上端洞,那么日军必定会在上端洞布置阻击部队……那儿的地形比眼下的还要险要。”魏国涛的话再清楚不过了,想要去义州,必须要拿下此处的山口。。

何绍明揉了揉脑袋。他一向自诩是二十一世纪来的管理者,懂得用人的手段,从不越级指挥。眼下着急的当口,差一点儿就犯了这个毛病。

长出了口气,随即沉声道:“打仗我不懂,俊生你去布置……我只告诉你任务目标……现在是三点一刻,我希望两个小时后拿下对面的阵地。”

魏国涛难得地自信一笑:“这也是大帅您招募我的原因之一。”

正当此时,一名通讯兵着急忙慌地跑了进来。喘着粗气,定在那儿,瞧了瞧何绍明,又瞧了瞧秦俊生,有些愣神,犹豫着,将手中的电报纸死死地捏着。

魏国涛眼尖,移步过去,接过电文,只看了一眼,便抬头盯着那传令兵不放。而后复又逐行地看起了电文。

“电报上说的什么?”何绍明在一旁询问道。。

此时,魏国涛居然再次地笑了起来,手指头弹着电报:“好事儿啊……黄镛说万事俱备,凌晨四点准时发起渡江作战。”说话间,已经将电报纸折了起来。“瞧黄镛的意思,好像义州的七八千号小日本,都让他包圆了。没第三师什么事儿啊。”

“黄师长瞧不起人,虽说咱们第三师排在第二师后面,可别忘了,跟小鬼子打仗,还连战连捷的始终都是咱们第三师……”

“……我看黄镛这小子是急了,生怕就凭咱们第三师就把日本打垮了。他在鸭绿江对岸可是一直憋着难受,现在逮到机会了,能不眼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