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五 东方式议和(一)(1 / 2)

加入书签

 一八九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日本海域。

十二月的日本海,波澜不惊,平静异常。略微起伏的海面,时而浮现出一条条的鱼鳍,海鸥追随着鱼群欢唱,时而高飞,时而俯冲。

就在这静谧的时刻,骤然两声低沉的汽笛,朝西远远的一看,就瞧着从海天之际逐腾出两条斜斜的烟柱。片刻之后,便从海天之间的迷雾之中,若隐若现出两条船影。

待离得近了再看,却是两条德国商船。打头的是‘公义’号,紧跟在后头的是‘礼裕’号。按理说,既然是德国船,自然得挂德国佬的三色旗帜,可偏偏,这两条船的船头都悬挂着仿英国旗式而新制的加绣青龙团式的黄龙国旗。这两条商船所组成的船队,搭载的是大清议和使团,其目的地就是不远处的日本马关。

公义号上,舰首迎风站立着两个人影。其中一人三十许人的年纪,一身二品的顶戴官服。。在他旁边,却是一位垂垂老者,须发皆白,脸上清癯的有些走形。老者这会儿正半闭着眼睛,身上裹着毯子,怔怔地定在那儿,就瞧着日头逐渐从海面上升起。

这老者却是此次谈判,大清国的全权使者,北洋大臣李鸿章。

老李这会儿心里头可是感慨万千,迎着初升的旭日,这心里头酸甜苦辣咸什么滋味都有。一路东行,每逢日出,不论怎么严寒,老李一准儿掐着时间定在船头,一直到日上三竿这才施施然返回船舱。在他看来,这日头就好比对面的岛国,仿佛一轮新日,冉冉升起。想想也是,小小日本,即便在开战之前,老李也没把这小小的岛国放在眼里。几千年来,都是岛国的统治者每每上书天朝,恳请朝见。名义上,国朝可是上国,而日本,只是个藩属而已。

短短二十年,也只用了二十年,这个岛国陡然间就发生了巨变!明治维新变法,而后是开工场,建军队,买轮船。。一番忙活,磨砺了牙齿,再而后突然就掉过头来狠狠咬了大清一口。这一口可真狠啊,生生将大清国的支撑,老李穷几十年之功的北洋彻底打得支离破碎。陆军还剩下不点儿的营头,水师全军覆没!

老李自个儿也在反思,究竟差在哪儿了?按说,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大清国就开始了洋务运动。买兵船建工场,银子雪片一样朝外撒,生生变戏法一般变出来一支水陆劲旅!也正是因为北洋的存在,各国列强瓜分中国的举动,才略略收手。北洋水师,更是在成立之时,堪称世界第七。起码在亚洲,绝对是一支无法忽略的势力!

可就是这样,北洋还是败了,连带着朝廷也不得不求和。说句心里话,老李也不想卖国,也不想百年之后让人家戳着脊梁骨骂‘卖国贼’。他本身也真想着国朝中兴,而后西夷屈服。。要知道,他的老师可是曾国藩,从一开始他就走着跟曾国藩几乎一样的路子。

有所不同的是曾国藩为了些许清名可以干脆地抛弃一切,甚至玩儿起了告老还乡。可他李鸿章不行,他实在不放心把苦心积攒的加点儿交给他人手里。遍观国朝上下,有他李鸿章这能耐的几乎就是没有!这种情况下,他能放手么?

可就是如此,几倍于日本的大清国还是败了?到底是为什么?怎么就会败了?国力?财力?军力?按说,这几样大清可都是占着优势呢。唯一所欠缺者,就是人!

看看吧,明治二十年,日本人才尽出,且上下一心,但有所命,所有人等必定万众一心。再反观大清……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当官儿不做事,做事儿不当官。”几千年下来的官场习气在那儿搁着呢,一辈传一辈,大家伙儿都是这么过来的。谁要想当出头鸟,那就得做好准备等着挨刀子。。软的硬的,明的暗的,十八番套路下来,这人准得跌下来。而且爬的越高摔的越疼。

眼前,已经出现了日本列岛的影子。冬日里,灰蒙蒙的一片。老李深吸了一口气,长叹道:“伊藤博文……老夫是真羡慕你啊……老夫自认才智不输于你,若我也有这么个环境,若有如同明治一般英明的天皇,还有前赴后继为国效力的文武,大清还能是这样么?诶……”

老头子的自言自语,惊动了旁边正在眺望的年轻人。“父亲……马关就快要到了,你不如先回去休息一下。”年轻人是李经方,李鸿章名义上的长子。

李鸿章苦笑着摇摇头:“我就在这儿等着到地方,伊藤……肯定早早的就在码头等着我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咱们是来挨刀子的,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既然如此,躲起来有什么用?”

这么些年下来,他一直自嘲自己就是个裱糊匠,而大清就是个破房子。。他老李拆东墙补西墙,这才勉力维持了这个局面,否则,大清朝现在能不能走到今天都是两说。保不齐就被发匪早早的给灭了。这么些年兢兢业业下来,他老李对得起大清了。可就在此战败之际,朝廷却丝毫不顾他这位臣子的意愿,强迫着他出使日本,全权定夺谈判事宜。

老李知道,经此一朝,他算是彻底的倒台了。即便日后起复,也再难有所作为。而且,这国贼的骂名他是背定了。

李鸿章这会儿心里头颇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打算,琢磨着既然选了主子,就得尽忠到底,且不论身后事如何,这和谈总得办下来。经他之手,能少赔一些总是好的。

旋即,老李又想到了何绍明。这一想不要紧,只要一想到如今这何绍明早就成了大清朝确确实实的国贼,已经是藩镇割据,不停朝廷号令,更有曹操、王莽之相。。其历次通电的语气之中,颇有些‘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意思。可就是这样,全天下楞是称其为‘国之英雄’。而他老李实心忠于朝廷的老臣子,却成了国贼,这可真是天大的讽刺!最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莫过于此。

“父亲,已经到了……”

老李摇头收拾了心思,昂首阔步朝后走去。心里默默念叨道:“且看吧,且看何绍明到底能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子来。”

马关,港口。

沉闷的汽笛声越来越近,两条承载着清国使者的商船已经靠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