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七 东方式议和(三)(1 / 2)

加入书签

 一八九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马关,春帆楼。

春帆楼就位于马关红石山下安德天皇祠旁。前文已经提及了,会谈地点选在春帆楼这个河豚料理店,完全是出于伊藤博文的个人趣味。此刻,经过漏夜的准备,春帆楼从正厅到二楼的楼梯铺上了华丽的地毯。门口插着清日两国国旗,只是也不知日本是不是故意的,左侧的旭日旗明显要高出半截,仿佛彰显自己是胜利者一般。

春帆楼左近几条街,已经被封锁了起来。到处站着荷枪实弹的日本兵,还有三三两两游荡着,手持警棍的日本警察。这些家伙一个个将头挺得老高,就差鼻孔朝天了。这会儿日本还在实行着新闻封锁,所有的报纸都在鼓吹着‘前所未有的胜利’‘帝国的春天’云云。至于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打成什么样,国内民众大多都不甚了了。只是信奉着报纸上的胡说八道,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爆炸式的狂热之中。。

可熟悉内情的大本营众人,早已经是一脑门子的官司,愁眉不展了。就在昨日,关东军集结了两百门大炮,发起了对盖平的总攻。悲观的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伯爵阁下断言,盖平不可守,连续的失败,让整个第二军军心士气大损,部队上下弥漫着一股子消极怠战的情绪。且粮草、军械补给严重不足。如今盖平城内把所有的大炮集中在一起,甚至算上一些极其落后的青铜火炮,也不过二十余门。面对关东军十倍余的火力打击,第二军支撑必不能久。

接近着提出了两条建议,要么就是抽调山东半岛的兵力,支援辽南。以图勉力维持现在的局面,一直到和谈结束;要么,第二军也就只能边战边退,收缩回旅大,而后依靠着旅大的山地、炮台组,进行防御作战。

大山岩阁下说出的这两条,偏偏都是大本营无法办到的。。且说第一条,从山东抽调兵力,那山东兵力必然空虚。没有做出继续进攻的事态,绝对会给清国以喘息之机。倘若清国人发现了这点,干脆也不和谈了,趁机抽调全国兵力,跟日本拼个鱼死网破。这可就麻烦大了。第二条也是如此,战场上的退缩,势必会演变成谈判桌上的退缩。如果谈判之后,帝国连最基本的利益点都没拿到,不能弥补国内的损失,那就是赔本买卖。到时候整个日本政府就得垮台,保不齐国内就得发生动乱。

话说这会儿在广岛的宇品港还集结着不老少的北海道屯田兵,也是此刻日本最后的预备队。可谁都知道,这些在北海道种了好多年粮食的家伙,真要送到辽南,只会徒增关东军的战绩而已。况且,这预备队还有着更大的用处。大本营连夜开会,讨论来讨论去,也只有唯一的一个办法,尽快达成议和。

这会儿的日本,上层建筑一个个愁眉不展、悲愤欲绝,下层的百姓却大多是振奋无比、眉开眼笑,还真应了那句话,无知最幸福。。

这种悲观而急切的心情,迅速地蔓延开来,甚至连一向稳如泰山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都有些坐不住了。本来约定谈判的时间,是下午两点整,可这会儿伊藤足足早到了半个来小时。首相如此,其他参与会谈的人等就更不用说了,比伊藤还要早,外相陆奥宗光早就在二楼等着了。

瞧着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陆奥,伊藤一皱眉,刚想要开口斥责,可是瞧着钟头,自己也早来了半个多小时,当即生生将斥责的话语咽了下去。随即就是自嘲地一笑。

“伊藤阁下,您在笑什么?”

“没什么……想起了清国的一句古话:五十步笑百步。”伊藤转了身子,踱步到窗子之前,拉开窗帘,望着窗外的港口。。良久,沉吟一声:“陆奥君……我们真的是太急躁了。”

伊藤这话语带双关,也不知他说的是不应该这么早到春帆楼,还是不应该这么早发动这场战争。二楼又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与之相反,清国的全权谈判代表李鸿章,这会儿却悠哉得很,好像根本就没考虑到急切求和的日本人的心情,更没有考虑到同样求和的朝廷一般。

为了方便,伊藤住在春帆楼附近的梅坊,陆奥住大吉楼。而就将李鸿章安置在装饰一新的引接寺。引接寺离春帆楼不过那么点儿距离,就算是散步,盏茶的工夫也就到了。

会谈时间定在两点,可李鸿章直到两点半,才晃悠着出了门。而后坐着轿子,慢慢悠悠朝春帆楼行去。到了地方,李中堂愣是在楼下磨蹭着休息了三刻钟,这才上了二楼。

这会儿,老李心里也是有着别样的心思。。战事是他顶在前头,打输了,还得他了结。俗话说的好,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他实在不愿意日本被国人戳着脊梁骨骂成‘卖国贼’,而且打心眼里,他不想效忠了一辈子,也裱糊了一辈子的大清,就这么窝囊地倒下。就算是为了日后子孙后代着想。割地赔款,能少点儿还是少点的好。

而且就在他出门之前,电报员送上了一封来自辽南何绍明的电报。

电文里,何绍明石破天惊地道出了此刻的天下大势,放言,这会儿日本比大清还要着急议和。

“日本国小,资源有限,此前发行的国债已经用光。而新的国债却无人问津……断绝了正常的贸易活动,就如同没了新鲜的血液支撑,现在的日本已经无力为继……打下去大清固然无法取胜,然日本亦无胜之理。拖延谈和,势必于我等有利……”

“日本人的背后是英国人,是以英国人不可信,列强不可信……可信者,唯美利坚,中堂针对彼之与倭之龌龊,善加利用……”

“电至之时,某已号令全军,发起盖平之攻势……倘若时日尚多,何某立誓,必将横扫辽南,将倭人彻底击溃……”

“中堂谈中堂的,何某不好干涉……何某打何某的,中堂亦无法插手……何某相信,辽南越热闹,桌面上对中堂越有利……且不论何某与中堂理念天差地别,单论这良心,何某自问不输于中堂……”

这通篇诚恳至极的白话文,一句废话没有,将何绍明对当前形势的认知说了个一清二楚。。更有甚者,干脆就摊牌,说何绍明自己走的跟老李绝对不是一个路子。可他本心,也是想着这国家富强。至于这国家说的是大清,还是中华,那就不得而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