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七 调令(二)(1 / 2)

加入书签

 辽阳,何绍明宅。

外头冰天雪地,小洋楼里头却暖得让人穿不住棉衣。一楼,壁炉里头噼噼啪啪地烧着木头,火苗子顺着烟囱往上窜着。周遭墙壁,都挂着包着木质外壳的暖器。这么两厢叠加起来,小洋楼里犹如暖春,几个往来不跌的丫鬟婆子,个个都是春装在身。

关东军智囊秦俊生与何绍明头号亲兵头子凯泰,就坐在沙发之上。过了甲午,没了战事,秦俊生懒散的性子又回到了身上。这会儿,整个人靠在沙发之上,扯开了领子,翘着二郎腿,手里端着咖啡,正陶醉地品尝着。一边儿品着,嘴里还念念有词:“要说这咖啡还得是哥伦比亚的好,闻着就是一股子甘甜的香味,酸中带甘、苦味中平……不放糖、牛奶,就这么清品,先是苦,而后舌根里存着回香,就如同这人生一般,苦乃是生活中的常态,那一抹回香却宛如一番对前尘往事的回想。”

而就在他旁边的凯泰,则始终保持着笔挺的坐姿。。双腿微分,双手按在裤线上。数年的军旅生活,这一番坐姿已经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这会儿,凯泰已经被忽悠的云里雾里,将信将疑大着胆子呷了一口,还没怎么品呢,“噗……这什么玩意儿,鸟粪汤!”又将嘴里的咖啡尽数吐回了杯子里。抄了块方糖,直接扔了嘴里,凯泰犹在抱怨着:“这洋鬼子的玩意儿我是来不了了,参谋长,您自个儿慢慢享受吧。”

那头,秦俊生一边儿摇着脑袋,一边儿连说着‘暴殄天物’,脸上已经堆满了愉悦。

话说这二位可不是来串门子,更不是想走何绍明的后门。相反,今儿可是何绍明特意打了电话,叫来的二人。战事已经终结,已经打成了这样,何绍明总算是将这个甲午变得彻底不一样了。剩下的事儿,就是谈判。何绍明自个儿可知道,这谈判一事,是绝对不能沾边儿的。

为什么?别看小日本陆军损失惨重,可人家海军齐整,还俘获了北洋水师的铁甲船,单就这一条,日本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俄国佬已经南下占据了釜山,日本的主子英国人这回可是真急了,有英国人施加的压力,再怎么努力,面子上维持一个和局,私底下赔上不老少的银子土地,再正常不过了。说到底,他何绍明手里的关东军虽然强悍,可也只算个势利超群的地方军阀,不能代表整个国朝。就算何绍明一发狠,现在就取代了国朝,那他也不敢对此时称霸全球的英国挑衅。说到底,还是实力不济。

辽南,日本的第二军被关东军囫囵吞下了大半,两万余日本兵,大将、中将一大票,全都去见了天照大神。除了留下旅大的窝囊废第四师团,也就是逃走的四千余日本兵,而这股日军的最高长官,就是那位木鱼脑袋的乃木希典。

停战协定一达成,关东军特意派了使者前去告知,并且让了一条通道。。乃木希典楞是在山林里头藏了三天,终于忍受不住,这才匆匆而过,逃往旅大。

现如今,兵员齐整的关东军第一师就驻扎在金州,与小日本隔着大连湾对峙着。而损失惨重的第二师、第三师,则大部回辽阳休整。

二人正无聊的光景,就听脚步声自上而下,何绍明的管家楞格里颠颠跑了下来。上来连连拱手:“秦将军,大帅这会儿得空了,请您先上去……贝子爷,您还得稍等会儿。”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儿,何绍明一战成名,封了东三省的总督,实打实的一品大员!更难得的是,现如今口内外的爷们儿一提起何绍明来,都挑起大拇指,那是岳爷爷一般的人物!这楞格里当即就抖了起来,碰到州府一级的流官前来拜门子,都板着一张脸,爱理不理的模样。可今儿见了这二位,那是从心眼里透着崇敬。一来这二人算是大帅的亲信,二来,就冲着人家敢上战场杀小东洋这一点,那也得备足了礼数!他楞格里,平生最重英雄!

秦俊生闻言,懒散着,好半天才站起身,笑呵呵地凑到凯泰耳边:“你在这儿继续候着吧……我琢磨着也就十来分钟的事儿,求了假老子提了行李箱子就走人。。”说着已经迈步上了楼梯:“诶呀,一晃儿四五年,就没个休息的时候儿,这大帅还真够资本家的,压榨得把骨头里的油水都流干净了……这回不请上俩月假期,老子就不干了……”

香港。

中环士丹顿十三号,乾亨行。

一名伙计打扮的人,依着牌匾,肩膀头上搭着白毛巾,一边儿嗑着瓜子,一边儿看似无意却分外警惕地查看着四周的动静。过往的行人,瞧见伙计这个模样,心里鄙夷之余,也就没了来这儿买卖的心思,大多转而投向了隔壁的店面。

对此,伙计不但没有着恼发愁,反而有些松口气的架势。。街面上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声不绝于耳,一片喧嚣。

沿着伙计身子挡着的楼梯,走过昏暗的楼道,到了二楼,却是另一番天地。在这一间小小的屋子里,满满地坐着一干人等。这会儿,所有人的脸上都挂着雀跃与欣喜。甚至,还有一些狂热的意味。

为首一人,穿着洋装,清咳一声:“既然大家没有异议,我提议,兴中会就此成立!”

啪啪一阵激烈的掌声响起,还有不少的人,激动着脸色,彼此称呼着‘同志’,而后你捶我一下,我打你一拳。目光里除了希翼,更多的是一种信念。

那人继续说道:“兴中会者,振兴中华,挽救中局!我会宗旨便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联合政府!”

‘哗哗’,比之刚才更加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

说话那人,瞧着下头众人的表现,似乎也为之感动不已,脸上挂着微笑,频频对众人点头。此人姓孙,名文,字德明,号(逸仙)日新。按照何绍明本来的那个历史上,这位国父草创兴中会,组建国民党,多次武装起义,最后成了中华民国的国父。因为流亡日本之时,用了中山樵的化名,后世更多的人称其为孙中山,抑或尊称为中山先生。

现下,时年二十九岁的孙文,去年上书李鸿章要求大清求变而不得见,刚刚去了檀香山。本来凭着孙文的口才,加之甲午连连战败,在海外华侨中呼喊一声,必定应者云集。只是历史在此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转折,到了檀香山的孙文,连连碰了一鼻子的灰,人家虽然赞同他的说法,可却没一个人愿意给予帮助。此刻,整个海外华人世界,已经彻底为何绍明疯狂了。当年何绍明只身去美国,折腾两年愣是废除了排华法案,这是多大能耐?好家伙,现如今更厉害了,一场战争,举国皆败,唯有辽南何大帅,扛着战旗,指挥着麾下数万将士,楞是将这举国的颓势给逆转了过来。。

要说大清朝快走到头了,这大伙儿都信。可要说孙文而不是何绍明能救国,那就没人肯信了。威望在那儿摆着,手里有兵有权,大家全都指望着何绍明厚积薄发,有朝一日挥师南下,彻底将这天下变了个颜色!

孙文在檀香山屡屡受挫,可并不气馁,转了几个月,眼见求助无门,只得坐船来了香港。约了志同道合的几个好友,又联合了辅仁文社,大家伙儿一通针砭时弊,断言大清已经彻底腐朽,唯今之计只有取而代之。于是乎,几番商议之后,这兴中会也就这么建立了。

会党也成立了,宗旨早就明确了,就是革命,造反。一番兴奋之后,大家沉寂下来,有人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现在到底该干什么?又该怎么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