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六 平地惊雷(一)(1 / 2)

加入书签

 时间进入1897年8月,世界因为远东上演的一场三国演义而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浏览器上打上-www.69zw.com看最新更新---这一场日俄战争,本来就是一场主子放狗咬人的好戏码。小小日本,资源匮乏,不过弹丸之地,又赢了一场几乎没什么收益的甲午,全靠着英国人源源不断的输血,无数的低息无息贷款,加之暗地里伦敦暗地里收购日本的债券,这个小小岛国,这才在三年间重新焕发出活力,并且敢于朝老大的帝国俄罗斯发起战争。

英国人到底援助了多少,恐怕也只有英国人自己与援助对象日本人知道了。可是毫无疑问的是,听话的日本人将大笔的资金转化成了战舰、大炮,转化成了几十万的陆军,这样疯狂穷兵黩武,完全不顾国内经济体系的极端劲头,可以说是完全贯彻了英国人的意图。

英国人这样作为,等于是暗地里消化了日本人甲午,乃至于二十年畸形发展的苦果。英国人也没办法,作为这个时代的世界霸主,英国人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比之所有国家海军的总和还要多。明面上看日不落帝国风采一如往昔,可所有的战略家不难看出,英国人已经无力为继!

这么老多的舰队,平摊在广袤的占领地,顿时就显得薄弱了许多。一旦某地发生争端,必然导致英国从各地抽调大军参与平叛。可在这个关头,还得顾及欧洲本土的安全,还要防范帝国明珠印度的稳定,一层层顾虑因素剥离下去,真正能抽调的兵力又能有多少?

刻下正是如此光景,布尔人在南非风生水起,德意志在欧洲频频叫嚣,老大的帝国一脑门子官司。几番派遣大军,却仿佛陷入了泥潭。英国人在感叹,流年不利,大英帝国的权威正受到强有力的威胁。也正是因为如此,英国人迫切需要自己的盟友俄国人,重新将目光以及战略中心放在欧洲,帮着自个儿减轻独立面对德意志的压力。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才有了这么一场已经变了味道的日俄战争。

可当这场战争进行到紧要关头,何绍明的突然加入,顿时让本已偷笑的英国人,如同吃了苍蝇一般难受。新兴的共和国,完全没了之前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国力蒸蒸日上,处事不卑不亢。对英国那一套拉拢分化仿佛早就看得剔透,一边虚与委蛇,另一头却扑向了美国佬的怀抱。《中美泛太平洋联盟》的签订,起初也就是让英国人吃味一二罢了。一个北美工业大国,与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口的亚洲国家的组合,顶多算是资源整合。众所周知,美国佬求财,国内孤立主义尚且是主流。这么一个联盟,更多的是为了商业往来,根本威胁不到英国人在远东的利益。

可突然的参战,猛然让英国人惊醒,新兴的共和国不但是个人口大国,更是个军事强国!有着强力的军事体系,有着无限的纵深,有着让所有列强羡慕的兵员、人力优势,再加上背后美国佬恐怖的财富支撑,这种组合,已经不止是威胁了!

几天前对马海战的结果,狠狠扇了英国人一记耳光!此前对中美不屑一顾,甚至暗地里嘲笑纷纷的政客、战略家顿时如同火烧眉毛一般忙碌起来。忙乱的白金汉宫,将一份份质询电报发出,又派出观察员、外交官,奔赴亚洲、美洲。白宫需要弄清楚,中国人参战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没有缓和的余地?可不可以投入英国人的怀抱,转而形成中日联军联手对付俄国佬?美国人呢?究竟有没有美国人的影子在里头?白宫此举,是不是彻底摒弃了长久以来的孤立主义,打算争夺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又会不会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德国人在作祟?

事涉外交无小事!习惯了阴谋诡计的英国人,绝对不会相信什么偶然因素。欧洲的每一场战争,背后没有阴谋诡计?就是当初所谓的反法联盟,还不是靠着英国人的津贴,一次次被打散,又一次次组建起来?

四天了,足足四天,反馈回来的消息足以让白金汉宫的政客们抓狂!该死的共和国只在海战结束之后,发表了一份战报,至今没有任何声明!而美国人在玩儿太极拳,一招推手,态度模棱两可,谁也琢磨不清楚白宫背后的意图。最可恨的是德国人,这个节骨眼儿上,威廉二世居然叫嚣着要组建“中日德轴心”体系。尽管威廉二世的话大多数时候可以当作放屁,可这么危险的言论一出,还是让英国人出了一身的冷汗。真要形成了这么个组合,英国人的霸权绝对荡然无存。论国力,单单是美国就能跟自己持衡,论军力,三国组合绝对要超越英国。纵然在海洋上,英国人还拥有传统的优势,可这只是暂时的。且不说三国加起来恐怖的工业能力,就单单是潜艇这种危险的玩意儿,就能让英国人疲于应付。

这个时候,也不知是哪位情报官突然想起了一年前的事儿,突然翻了卷宗,愕然指出当初德国人在胶东吃瘪之后,貌似有情报说是德国人花费巨资引进了潜艇技术……这么说来,怕是德国佬已经掌握并且拥有了潜艇?他妈的,德国不是中国,一旦威廉二世真看好潜艇,估计用不了多久,英吉利海峡到处都得是德国潜艇的影子。

伦敦一番恐慌之后,惊愕的发现,昨天还自认为是一个壮汉的不列颠帝国,一觉过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是个虚弱入骨、疾病缠身的垂垂老朽。日不落帝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帝国百年霸主地位,正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在任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皱眉不展。说起来索尔兹伯里侯爵能坐在首相的宝座上,与他的前任有着直接关系。前任首相罗斯贝利也够倒霉的,1894年甫一上任,便赶上了甲午战争。正是因为其在远东事务的立场问题,随着日本的惨淡收场,罗斯贝利也唯有在担任首相一年之后便下课。索尔兹伯里侯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继任的。

毫无意外的,作为继任者,索尔兹伯里延续了前任的倒霉。先是布尔人在南非不消停,紧接着预想中的日俄争端,因为中国人突然插手而变得失去了控制。现在索尔兹伯里想的不是明年大选的时候能不能继任的问题了,他在考虑距离自己下课究竟还有多久。

局势几乎完全失控,摆在面前的问题严重到了极致。世界的格局,就仿佛一张无形当中,由利益交织而成的蜘蛛网,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前还算明朗的远东,这会儿变得扑朔迷离,各类事务专家吵吵了好几天也没个头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