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姐妹饭店聚餐(四)(2 / 2)

加入书签

“自己研发企业就不用再把自己获得的利润分出一大笔交给国外的技术授权方。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但现在大家都没真正重视起来,很多企业也只看到引进技术的短期效益,不舍得花成本建立自己技术研发,不能形成自有技术。”这时候大家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制造和创造的区别,多数好一点的企业发展之初也都是给国外的企业做贴牌,或者跟直接点从山寨做起。

“就听你说的好听,具体怎么实现啊?”季长明可不领情,不过这么说也有好奇心在里面的原因,想让伟伟继续进一步解释一下。

“工业园的形式有很多种,但关键是要把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优势都综合利用起来。具体到我们这个工业园,就是分五步走,第一步引进,就是像孙哲哥说的要有把国外的技术引进来的政策,如税收、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靠政策吸引技术;”

“第二步是学习,邀请大学里的专家们和公司一起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对引进的技术进行学习、研究,研发中心是半公半商,公司出资金、政府出地皮、学校出人员,并把我们符合市场需求的研发项目申请成国家或省里的科技项目计划,;”

“第三步创新,是研发中心需要在原有国外引进的技术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创新,形成我们的自有技术,并申请成专利获得国家法律保护。”

“第四步生产,公司将创新的技术商业功能化,投入生产,产出我们自我研发的新产品投放市场,获取收益。”

“第五步再学习,公司获取收益后返利给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再建立自己的培训学院,培训自己的技术研发人员,从而形成产学研能良性循环的结合体。”

“呵呵,听着挺好,不过感觉很复杂。”季长明笑呵呵地说道。

“其实再简单的讲,就是把政府的政策支持、高校的专业研发优势和公司企业的商业转换能力结合起来,形成能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伟伟来了个总结性的叙述,害怕说的太多,季长明又给搞糊涂了。

“那这个不是很多地方都可以搞吗?”孙哲的分析理解能力还是很强的。

“对,工业园多数城市都能做,而且以后多数大一点的城市都会建立自己的工业园,我们这只是个试点开头而已。”

“那省政府凭什么先在我们市试点啊?”孙哲继续问道。

“谁出的点子当然由谁来先试试,其他政府部门还没有开始这样的提案,我们想在前面,并且市里如果能做出具体的策划方案,各部门有相应的配套计划,当然就应该现在我们市先试点。我们能先试点就能走在其他城市的前面,深海市现在的发展成绩一方面是依靠靠近香海市的先天优势,另一方面更多是靠国家各种政策的优先试点。现在是看谁的思路活,谁就能先试点。以后大家知道提案要政策的时候,就要拼市里和条件了,现在关键是看谁能想在前面就能走在前面。”伟伟淡定地回答道。

“那我们市没有好的高校,怎么和高校合作?”孙哲发问也是一个跟一个。

“没有可以去蓉城市请啊,就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也不是什么麻烦事,我们这以后就相当于帮他们投资建起了实验室,他们试验条件有了,资金有了,以后转换成成果还能获得不菲的经济效益,还怕他们不来啊。”伟伟是对答如流。

“那其他企业也能这样操作啊!”

“能啊,关键还是谁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现在的国营企业走到了困难时期,私营企业才刚刚开始发展只顾眼前效益,能从长远发展出发进行思考和操作的企业还太少。”

“伟伟,你还是学生吗?”旁边的赵富贵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看样子是在旁边看了半天,对伟伟的妖孽表现有点怀疑了。

“呵呵,多数是俺老师教的,很多是自己在书上看的。”伟伟这下反应过来,今天说的有点过了,给李建说的那天还挺注意收敛的,怎么今天一下就放开了啊?难道是现在和这帮衙内混的太熟的原因?不行,以后得注意点了,不能聪明过头了。

“不像,至少不像学生。”赵富贵看看伟伟,继续道。

“切,像学生才怪了,学生能和我们哥几个坐在这吃饭喝酒。”季长明是早就发现伟伟的不同寻常了,只是以前很好奇,现在却是见怪不怪了。

“呵呵,天才就在你们身边,你们没发现啊!!!”伟伟知道解释越多越麻烦,还不如直接随着季长明的话把自己夸大一下得了。

“哎哟,说你胖,你还喘起来了。”季长明听伟伟这么说,一下就乐了,这小子吹牛也是一套一套的,先是鼓吹他的过山车,现在又鼓吹工业园,最后还把自己给吹上天了,都变天才了。

伟伟没有说话,却转头看向满是肥肉的赵富贵。

“呵呵,胖不一定都会喘的。”赵富贵到时毫不在意地笑笑说道。

这下大家都跟着乐了…………<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