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巴夏礼来信(1 / 2)
从北京方向追来了一股清军,据侦察兵估计,约有一千余人。
额尔金下令整军待战,联军迅速列阵迎敌。清军靠近之后,两军对峙。
额尔金用望远镜观察,发现清军装备极其简陋,一点火器也没有,再加上人数太少,所以额尔金通过常识认定,他们不是来进攻的。
果然,过了一会,清军派了传信兵过来。
威妥玛不在,这种翻译的事情就轮不到李明峰和龚橙,一切事宜全是交由英国人负责。。本来老李认为这次的机密事情他是没有机会参与了,哪知远远看到,传信兵递过来的是一封信。
老李心中偷笑,看来还要靠自己。这些英国翻译会点基础汉语就算厉害的了,对大清那套之乎者也是一点都看不懂,到头来恐怕还是要找自己来看。
果然,不一会,额尔金就遣人来召李明峰和龚橙。。两个人到了近前,从英国翻译手中接过北京出来的信件。
一看,原来是恭亲王奕写的信,通篇都是华洋理当友好,中外合该通商的话语。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求和两字!
奕在信中还说,附带了巴夏礼的来信,李明峰一瞧,果然还夹着一封英文信。李明峰偷瞄了一眼,看了大概的内容,然后就将英文信转给额尔金。。
巴夏礼如今被囚,命悬人手,可怜的老巴也只能顺着清廷的意思写。信中大意就是:我国来此,全为通商而已,并非攻城略地,当以和议为首要。不如大军暂退通州,等恭亲王派人去议和。恭亲王这人十分明白,以我看来,合约很可能达成。
其实这封信早就写成了,不过都是英文,整个朝廷无一人认识。。因为害怕巴夏礼在信中写一些意料之外的话语,所以没敢将信送出。后来经过多番搜寻,才在民居中找出几个没来得及逃跑的传教士,让这些传教士给翻译了一遍。翻译之后,一经审查,发现并无不妥之语,恭亲王就主张将信送出,进行就和。
恭亲王是主张现在就立刻求和,但是留守的其他几个大员却有不同意见。。兵部尚书陈孚恩等人主张再战一场,如果失利再求和不迟。就因为内部有分歧,所以这封巴夏礼的信一直没有送出去。
直到今日,联军抵达德胜门,试探一下,发现北京城十分难攻。额尔金听取了龚橙和沙俄公使的意见,大军西移,奔圆明园方向杀去。
这一下可惊住了城内诸大员,要知道圆明园可是皇帝行宫,万万不能有损失。。而且颐和园也与圆明园相隔不远,圆明园出事,颐和园恐怕也难以保住。
因为皇帝出逃太过仓皇,所以所带的人员和物品都十分有限,圆明园和颐和园还有许多嫔妃、宫女、太监在其中居住。奕主政之后,害怕城内居民都逃了出去,出了大乱,也为了防止敌军攻城,所以就将九门都用泥沙砌死,内外彻底被断绝了。。这一断绝,城外两园里的留守人员就无处可躲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