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奉命的大婚(1 / 2)

加入书签

 外传--张天阳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奉命的大婚】

天空中透出缕缕红霞,太阳从东面缓缓升起,明媚的清晨,仿佛同数百里外的战乱之地隔绝开来。

常山的百姓们,依旧同往常一样在清晨的集市上忙碌着。

一辆布置精致的车马长队从远处缓缓驶来,车身由红丝绿珠装配,稍显喜庆和奢华。

而在前骑马的一名高大男子,身材高挑秀雅,穿着上好的墨色缎子衣袍,袍上绣着雅致竹叶花纹,腰系玉带,和他头上的羊脂玉发簪交相辉映,一身黑衣也掩不住他卓尔不群的英姿,吸引了不少老百姓的目光。

“常山王来了,这是常山王的车队!”道路两边围观的百姓兴奋地欢呼着。

“就是咱们常山王把信都治理得比咸阳城还要繁华!”

“常山王一表人才,哪位姑娘能嫁给他真是太幸运了。”

微风徐过,珠红的车帘被微微掀开一角,露出了女子倾国倾城的面庞。

车中的人儿身着锦茜红妆金丝流仙裙,外罩一件品红双孔雀绣云金缨络霞帔,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肤若凝脂,眼如水杏。腰如细柳,偏向丰腴,颇有娴静似娇花照水之态,

百姓们从车窗中窥见美人一面后,竟哑然无声,倾国倾城之姿令人窒息,纷纷猜测起她的身份。

……

张天阳与赵雪寻离开赵国时,赵王曾有遗愿命二人速速成婚,在天阳处理了常山的朝政事宜之后,便开始准备和雪寻的婚事。

虽然时间有些仓促,但是天阳却也是尽力安排,虽不及秦皇迎娶雪寻时的奢华,却也是十分隆重。

张天阳和赵雪寻盛装宴请常山群臣,在众人的见证下依照礼节成了婚。

与此同时,天阳即刻宣布封惠夫人为惠太后,马文源为常山大将军,以保赵国重建顺利,国泰民安。

雪寻看着天阳为她做的点点滴滴,心中感动不已,却正巧碰上他深情的目光,有些惊惶失措地低下头去。

而远处的易凡看着这一对盛装的新婚夫妇,却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在宴席上喝了个大醉,所幸公子陈馀一直陪在她的身边。

儿女情长,情丝难断,心中各有所属,却未能逢缘,只能空叹世事弄人!

宴席散尽,众宾客陆续散去,雪寻早已经在寝宫中等待着天阳的到来,然而此时的她却缄默不言,不知在想些什么。

只听“吱”的一声,张天阳推门而入,看见榻上因身着的凤冠霞帔而绝美的雪寻,似乎觉得眼前的一切都美好得不真实。

眼前的人儿环姿艳逸、仪静体闲,皮肤细腻如玉,薄唇不点而赤,宛若她头上的桃花簪般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了几分诱人的风情。

这是天阳第三次见雪寻身着红妆,第一次是在那场一舞倾城的赵宫宴席上,第二次是她嫁与秦皇以求和解,而这第三次,确实为自己所穿。

张天阳看着此时雪寻风华绝代的面容,眼中充满了深情和狂热。

“寻儿,我从多年前在那宴席上的初遇,便一直倾心于你……”

天阳痴痴地看着雪寻清澈如水的眸子,温柔说道:“我张天阳今日既然有幸迎娶你,那必定一生一世护你周全!”

天阳深情地说着,便要去牵雪寻那双细嫩的小手。

然而此时雪寻却突然从身后抽出那把项羽的匕首,直直的对准了天阳,双手却因为激动而颤抖着。

“你不要过来!对不起……我还是没有办法接受你,我知道你对我好……可是我心中已经有人了……”

雪寻的泪水打湿了脸上的红妆,天阳这才发现,她的脸上满是惶恐与不安。

这一系列反应连天阳也始料未及,他虽十分震惊,可是依旧想安抚还在惊恐中的雪寻。

“寻儿,你听我说……我会好好待你,一定会待你比他对你的更好。”天阳一边说着,一边靠近雪寻,试图拿走她手中的匕首。

雪寻泪流满面,却突然摇了摇头。

她没有办法面对天阳,却更做不到伤害他!如今之计,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解脱!

这样想着,雪寻突然将匕首对准了自己的心脏,闭上了眸子,猛地刺了下去。

然而意料中的疼痛并没有袭来,雪寻诧异的睁开眼,却发现危急时刻,是天阳抓住了匕首的刀刃。

只是他的手被深深地割破,殷红的鲜血在雪寻眼前流得触目惊心。

雪寻没有想到天阳会这样阻止她,看着他留血的手不由得慌张起来,伸手就想过去扶他。

然而天阳却忍住了剧痛,看着雪寻的眸子竟有些湿润,苦笑道:“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娶你为妻,只要你开心,我绝不会强迫你做任何事情,你又何苦如此……”

天阳把匕首扔到一边,也不管手上的伤势,只冷冷地说:“你放心,只要你不是真心对我,我绝不会再碰你一根手指!”

说罢他便拂袖离去,手上的鲜血一路流下,与雪寻一身的红妆格外相衬,却也分外的扎眼。

雪寻看着这一地的鲜血,心中很懊悔自己为何会这么做,忍不住泪声俱下,伏在床榻上痛哭起来,泪水打湿了娇嫩的面庞。

宫外的天色也似这人儿的心一般,墨色的浓云挤压着天空,明媚的月亮也被掩去了光辉。

风凌厉地穿梭着,天空中的闪电挥舞下一道道白光,好似一把利剑,劈开了常山夜幕下的安宁……

……

回到常山王宫后,张天阳便立即按照计划,部署了提升常山经济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虽然与往日有所不同,可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革旧鼎新也算得上是一计良策。

比如,鼓励百姓们经商,让大家将织绸好的衣裳布料摆放到集市中,并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在常山开放多个市集交易点,方便百姓们采购所需;更是下达文书,让所有年轻健康的百姓都参加劳作,并且给鳏寡老人和孤儿生活上的支持。

常山王的如此治国策略,正是做到了先人所提倡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之富国安邦的景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