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歧路(2 / 2)

加入书签

此时的桐野千穗并不知道,这些林逸青带回的美味牛肉,会有这样的身世。

而一想到海战的残酷,竟然连躲在船舱内的牛都无法幸免于炮火,桐野千穗的心不由得又是一缩。

“这次仗打得这么凶……你……没事吧?”桐野千穗收敛了笑容,定定地看着林逸青,“这些天,我就怕你……”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没有再说下去。

“怕我被敌人杀掉了?”林逸青看着面容清瘦了许多的桐野千穗。知道她心里一直在担心自己,故作轻松的朗声一笑,“你看我象受伤了的样子吗?”

“现在看见。这才放心了啊……”桐野千穗笑着,眼泪却流了下来。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赶紧用手帕抹掉了泪水。

“你是看到报纸上登的那些消息了吧?”林逸青想到了自己偶尔看到的那些外国报纸关于这次战争的报导,笑着安慰她道,“那上面说的都不尽不实,其实不是象他们说的那样的。”

“可你还是总是亲身参战啊。”桐野千穗叹道,“战场上,刀枪可是真的无眼啊……以前我还不大明白父亲为什么总说这句话,现在算是知道了……”

“是啊!刀枪无眼。在战场上能够活命的,都是运气好……”林逸青叹息道。他略有些呆滞的望着悬挂在墙上的自己的佩刀,深邃的目光幽幽闪着。许久才道:“我都记不清杀了多少人了……”

“我杀了十二个人,后来父亲为了我们的孩子,不让我再上战场了。”桐野千穗看着林逸青,叹息了一声。

虽然已经过去好多天了,可她的脑海中,却还残留着被她亲手杀死的敌军官兵死后那双几乎暴突出眼眶的眼球,鼻子里似乎总是能闻到战场上血腥的味道。

“杀人……有时感觉真是很不好……”桐野千穗轻声说道,“可在那样的时候,又不能停手……”

林逸青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千穗,”他握紧了她的手,“你放宽心,为了你,以后我也再不会轻易上战场了……”

“嗯。”桐野千穗温柔地看着他,用手轻抚着他的面颊,心中充满了快慰之意。

“你知道了么?千穗,大将军借我军大胜之机,向天皇陛下上表了,如果天皇陛下同意和谈,这场战争不久就会结束了,大家就不必再打仗了。”林逸青想安慰她,虽然明知道这件事并不太靠谱,还是说了出来。

“我知道,可我担心,事情会向着非常不好的方向发展。”桐野千穗说着,眼中竟然闪过一丝忧郁之色。

“噢?那你说说看,千穗,事情会向着哪个方向发展呢?”林逸青心中一凛,立刻问道。

他知道,桐野千穗有“萨摩之花”的名号,并非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和温静贤淑,她的才学和智谋,也非常人可比。

她刚才这么说,一定是她觉察出了什么。

“大将军在这个时候上表,我想,他的目的是打算在外**队进行干涉之前,尽快结束战争。”桐野千穗说道,“你知道吗?瀚鹏,大将军现在最担心的。不是东京的奸臣和贼军,而是露西亚人啊!”

“这我知道。”林逸青说道,“大将军从创办兵学校起。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在面对露西亚人可能的入侵时,使士族能够成为抵抗露西亚人的中流砥柱。可现在并未有露西亚人入侵啊?”

“瀚鹏。你应该明白,现下奸臣所把持之贼军,连番败绩,已经没有对抗我军的能力,奸臣为保其自身,定会以出卖国家利权为条件,引入外**队前来攻击我们!”桐野千穗有些急切的说道,“你觉得。以我们现在的实力,能够和外**队对抗吗?”

“你说的有道理。”林逸青点了点头,心中不由得暗暗赞叹自己的这个日本妻子明见万里,“这方面我也曾考虑过,西方列强之中,英国与露西亚乃是宿敌,若奸臣政府当真出卖国家利权,换得露西亚出兵,英国势必不会答应,而大乾现下与露西亚因伊犁归属问题。亦是不睦,真到了那个地步,奸臣引露西亚为助。则我们可以引英乾两国为助,露西亚畏于两国之势,未必敢前来入寇。”

“瀚鹏原来已经想到了这一层,真是太好了。”听到林逸青竟然想过应对之策,桐野千穗不自觉的长舒了一口气。

“千穗难道没看见,大阪港内停泊着的两艘乾国最新式的巡洋舰?你以为他们只是前来观战的么?”林逸青笑着握了握她的手指。

桐野千穗想起了她在港内见到的乾国海军“开济”、“镜清”两艘装甲巡洋舰,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此时的桐野千穗,虽然隐约的预感到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但她并不知道。事情会朝着她完全想象不到的方向发展。

※※※※※※※※※※※※※※※※※※※※※

精疲力尽的伊藤博文回到家中,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他的脸色白的吓人。看上去好象是死人一般。

他刚刚参加过政府首脑关于“借兵外国”的会议,和岩仓具视、山县有朋、大隈重信等人争论得不可开交,最终吵了整整一天,也没有能够达成一致。

虽然“借兵外国”已是共识,但具体到哪一国身上,还是起了很大的纷争。

明治政府的诸位首脑中,伊藤博文倾向于向英法两国借兵,因为英法两国长久以来在日本就有很大的利益,加上英法两**纪较好,战斗力也很可观。但他的提议遭到了山县有朋的反对,山县有朋认为,战事至此,英法两国一直观望,表明他们并不想干涉日本的局势,而是在坐山观虎(www.shuxie8.com)斗,等待战争的结果,哪一方胜利,他们便会承认哪一方为正统,是以不该向英法借兵。山县有朋则倾向于向德国借兵,他认为德国陆军战斗力为欧(www.vkzw.com)洲诸国之冠,日本陆军也一直以德国陆军为师,借兵德国的话,好处是战法可以同政府军相配合,而且因德国兵精,战斗力强的关系,不需要借很多人,便可以打败叛军。岩仓具视则认为,英法德三国未必肯出兵,愿意出兵者,必然是离日本近的国家,也就是乾国和俄国,而乾国在几年前同日本因苔湾问题交恶,一度交兵(即西乡隆盛的弟弟西乡从道搞出的著名的“西乡大暴走”事件),未必愿意出兵干涉日本内战,且乾军战斗力低下,主张向俄国借兵。

由于几人各持己见,直到天黑,也没有争论出个结果,反而都累得不行,是以才休会各自回家休息,约定第二天接着讨论,并且商定,如果实在难以决定的话,将提请天皇“圣断”。

伊藤博文躺在那里,回想着白天争论的情形,不由得怀念起西乡隆盛来。

那还是在孝明天皇去世,年仅14岁的明治天皇继位时,西乡隆盛为了倒幕,积极促进各强藩联合,在达成了“萨长同盟”之后,又达成“萨土同盟”,与西南又一强藩土佐结盟,进一步扩大同盟力量。当时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通过开明派公卿做好了以天皇名义发布“讨幕密敕”的准备。然而正当讨幕密令要下达时,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却上书要“大政奉还”。这是幕府的主动在名义上奉还政权给天皇的谋略,其实是继续维护幕府统治的欺人之举。可是拥护天皇方面的藩主们却伤了脑筋,既然德川庆喜要交出政权,那到底还要不要下达讨幕命令呢?京都召开会议商讨此事,土佐藩主临时变卦,提议让德川庆喜也出席会议,也就等于要求退步和妥协。此时有人附和,有人反对,相持不下,久不能决。结果又是西乡隆盛当机立断,扭转形势,他出示怀中刀,大喝道:“能决今日事者,唯此剑耳!”,唬得动摇犹豫中的众人不敢再言其它。“讨幕”诏令才得下达。“王政复古”政变成功,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在名义上归政于天皇,剥夺了幕府职权。

可惜今天的会议,他和西园寺公望两人,都没有西乡隆盛当年的魄力!

想到这里,伊藤博文禁不住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未完待续)

ps: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点击!求月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