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单骑赴约(2 / 2)
这一日,他们一行来至齐州城外,纷纷勒住马头。抬眼望去,好一座威武雄壮的城楼矗立眼前。城高数丈,箭楼高耸,好不威风。沟宽壕深,水流湍急,好生险要。再看城门处人头攒动,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晁天经历过一次北京府的繁华胜景,再次看到这么热闹古朴的场面,心中好不感慨。人类社会在发展,物质文明在进步,虽然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相应而来的破坏环境、破坏自然却愈加严重,再也见不到象眼前这样的古朴与自然、清新而素雅的环境了。难道真的是要发展、要进步,必须要靠牺牲环境、破灭自然来实现吗?难道就不能科学有序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和谐共处吗?
由于心中想着事,晁天也就无心再留意路旁的风景,带着人直奔太守府。
来到太守府前,晁天命人前去通报,就说“木兆羊”前来求见。这是晁天与张太守在书信中约好的称谓,怕的是书信落入奸人之手,也好有个解脱。门人进去不大一会,立刻跑了出来,并且大开中门,恭恭敬敬地将晁天等人迎入大门。
入得二门,只见台阶上站着一人,虽身着便衣,但眉宇间透着英气,举手投足间流露着豪爽。他看见晁天他们进来,快步迎上前来,双手抱拳道,“木先生别来无恙啊?”
晁天知道,这是张叔夜在掩人耳目,怕晁天在众人面前漏出破绽。于是接腔道,“张太守近来可好,木某这厢有礼了。”既然你不说破,我又何必不打自招呢!
两人就这样互相谦让着,进入屋内。
来到屋内,待仆人退下之后,张太守再次上下打量了晁天一番,眼神中流露出钦佩和爱慕。“人人都说晁天王气度非凡,非比常人,今日一见,果不其然,真正是英雄才俊,肝胆过人啊!”其实,张叔夜认为晁天见到书信以后,虽然会有一些想法,也不过是回封书信罢了,表示愿意与齐州友好共处,互不侵犯。但怎么也没想到,晁天会轻车简从,就带着几个亲兵,就敢深入到齐州腹地,亲自登门拜见。仅这一手,就让张叔夜刮目相看,自愧不如。就是自己,也未必敢这么冒失地深入到敌我未分的地盘上,并且闯到对方的将领府上。如果对方毁约或设了个圈套,那岂不是自投罗网吗?
张叔夜的表情被晁天全部看在了眼中,知道自己此行一定会事半功倍,圆满成功。于是接着他的话应道,“张太守过誉了,晁某只不过是看到张太守的亲笔书信,着实被太守的诚意所打动,愿意和张太守交个朋友,所以才冒昧地登门造访,实在是讨扰了。”
张叔夜笑了笑,“晁兄近段时日在梁山的所作所为,张某略有耳闻,特别是提出的‘十条八斩’和‘发展规划’,让张某佩服之至啊!如若梁山按此发展,实乃大宋之幸,百姓之福啊!只是不知道晁兄为何会如此而为,又为何不乘此乱势,自立门户呢?”言下之意,张叔夜对晁天提出的复兴大宋、强盛中华的设想颇有微词,你手上有精兵强将,为什么不趁大宋内忧外患之时,自起义兵,乘势称雄呢?
晁天知道,这是张叔夜在套自己的话。是啊,自己手下有十万精兵,又有一百单八将,如果自起义兵,肯定能称雄于世,别立朝纲的。难道能说自己是从现代社会中回去的,不想再做什么皇帝,只是想让大宋复兴、中华强盛而已,谁信啊!是啊,该怎么回答呢?
正思忖间,张叔夜又问了,“晁兄,你今日亲赴齐州,又有何打算乎?”
晁天想,干脆就用自己掌握的那些历史知识与其周旋,量他也不会看出破绽。拿定主意,晁天笑道,“张太守,晁某虽为一介武夫,但也有其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引自“老子道德经。意思是说: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在这里,笔者想要与大家共同进行一下探讨,为什么要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如果说人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超越自己的范围和能力,硬去干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仅要伤害自己,更会伤害家人、朋友,乃至单位和国家,何苦而为之。因此,笔者认为,干什么事都要先思考自己的实力,思考自己能不能干,是不是适合干,打有准备之仗。)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是称王称帝的料,何苦霸王硬上弓,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再者,我认为做为武将,上阵冲锋,军前对战,不一样能成就一番功业,拜将封侯,光宗耀祖吗?”
就这样,晁天与张叔夜在屋内一直谈至深夜,从百官谈到百姓,从利国谈到利民,从为官谈到为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