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大圣出山(1 / 2)
比起热气球的优雅,唐僧那边可就不顺利了,因为越是到边境,条件越是艰苦,在大唐境内有足够的驿站,只要不是走小路都能找到休息的地方,能补充粮草和补给,但靠近边界,驿站也是越来越少,补给的地方也越来越少,条件是越来越辛苦。
在西周时代,为了能开发,就确定了道路上必须十里一庐,三十里一宿,五十里一集的规定,庐提供伙食,宿提供住宿,集提供交易。花费一千多年,虽然有战乱,很多设施荒废,但每个朝代开始的时候都会翻新,现在贞观十三年,大唐境内的设施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所以只要在境内旅行还是很顺利的,但到了边境就有人吃不了苦了。
经常是找不到驿站,没有补给,带的粮食也是越吃越少,而且路也越来越难走。这还是边境呢,并没有出大唐,等出了大唐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鬼样子。
这就是蛮夷之地,没办法,开发程度太低了,路难走,也没有地方进行补给。在蛮夷之国,整个国土上或许也只有几个沙漠绿洲一样的点能够提供补给,而这几个点基本就是贸易路线上的补给点,也是路线上最有价值的点了。
所以大唐如果开战打败了蛮夷小国,也就是占领这几个点,根本没法对蛮夷国进行有效的治理。交通不便,开发不足,如果大军去了,补给都要从老远的边境运输,当地根本养不起。而如果要开发,就要花钱,说不定就给别人做嫁衣了。
就好像春秋战国的时代,其实周天子也不管开发,周天子占据的是开发程度最高的土地,开发荒地是各国负责。所以最后才发生了诸侯国的实力超越周天的事实,如果唐朝帮着蛮夷开发,花钱不说,能不能回本都不好说。所以以后中原国家基本就是做做生意,开发由小国自己负责。
因为越走越辛苦,所以唐僧的队伍里发生了不少捐款私逃的人,本来三百多人的队伍,到了边境上就剩下十几个人了。
其实属下早就提醒唐僧,让他抓人惩罚,以儆效尤。可唐僧就是个优柔寡断的和尚,在长安他这些缺点也没什么,但到了荒郊野外之后,缺点就被放大了,而唐僧的诸多优点在眼下的环境中根本没什么用处。所以唐僧都是随缘,不强求,不执著,于是逃跑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连最后几个虔诚的脚力和记者都跑了。因为真出了大唐,那风餐露宿、食不果腹就会变为常态,实在是受不了。虽然他们在长安也只是小老百姓,但日子也过得去,没必要跟着傻和尚冒生命危险。
可见但凡有退路的人,都不会豁出去赌上自己的小命。
唐僧是茫然的,在他看来取经这么正确的事情,而且还有观音菩萨指点,为什么这些凡夫俗子不愿意去呢?因为这些凡夫俗子追求的是自己的享乐,他们拜佛是为了交易,而不是信仰。
所以一旦拜佛的代价超过他们的承受,他们会义无反顾地背离佛陀,哪怕观世音菩萨显灵也没用。
他们都是希望菩萨能显灵完成他们的愿望,不是说观世音菩萨显灵让他们做这做那,甚至要他们用命去冒险。如果是后者的话,他们宁愿菩萨不要显灵。
所以一神宗教总是喜欢把凡人逼入一个没有选择的境地,比如一场大灾大难,夺取人的一切,甚至是对自己生命的支配权,在走投无路之下,他们只能信仰神灵,才会虔诚。一旦有了选择,那凡人有灵活的标准,就开始和神仙做交易了。
虽然是愚昧的,唐僧还要继续,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求真经,那么大唐子民就永远只会保持这种未明状态不会有丝毫的进步。不就是因为凡人不懂得佛法真谛,才会畏惧退缩么?自己不会停下来,必须要去取经。
不过很快现实就会让唐僧知道,他这个弱鸡要是没有外力的帮助,随时可能会被老虎吃掉。如果是一直留在第二凡间还好说,只要唐僧沿着丝绸之路走,虽然艰难,但绕一圈肯定能到达天竺,可以先去西域,西域是东西商品的中转站,是陆权的枢纽。到了西域东南西北都可以去,向南就可以到达天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