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运河(1 / 2)
出洛阳,入通济渠,吴船正式进入大运河。</p>
吴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船形宽广,船体扁平,方头而平底,抗风性能好,运输能力强,但前行阻力较大,操纵并不灵敏,因此不太适宜进入航道狭窄、水流湍急、礁石密布的长江上游航道,也难以靠近黄河的险要地段,所以当时人称舟船要“随江、汴、河、渭所宜”,有所谓“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注:《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之说。</p>
缺点是,不太适合水战。</p>
问题是李泰出行的理由是省亲,不是去打仗,不可能借用楼船。</p>
大运河隋唐都通洛阳,元明清才改向不再绕经洛阳。</p>
运河通济渠段贯通黄淮,通汴州(今开封)、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宿州、泗州,唐代河南采访道下泗州的治所临淮县在今盱眙县对岸,即在洪泽湖水下。</p>
进入宋州段,丘行恭在船头端坐,手却扶在刀柄上。</p>
校尉水征弓身细语:“将军,晚上怕要恶战了。”</p>
丘行恭有些茫然。</p>
好像……</p>
应该没有甚么异状吧?</p>
“额们前后的乌蓬船,将军是否觉得眼熟?”</p>
丘行恭愣了。</p>
运河上船来帆往,他怎么能注意到小小的乌蓬船?</p>
不过,确实有点眼熟。</p>
水征嘴角扯了扯:“从汴州开始,他们就轮换着跟了一路。将军注意看,他们的竹篾蓬上都有鸬鹚的图案,摆明了是一伙的。”</p>
“而且,现在乌蓬船的数量隐隐增多,这便是动手的前奏。”</p>
丘行恭微微一笑。</p>
他确实不精通水战,但是,东风吹,战鼓擂,谁怕谁?</p>
暮色笼罩,四艘吴船团团护住李泰所在的吴船,不给外人可趁之机。</p>
夜色中的运河,忽然多了许多星星点点的火光。</p>
是北方盛行的沙船。</p>
方头方尾,俗称“方艄”;</p>
甲板面宽敞,型深小,干舷低;</p>
采用大梁拱,使甲板能迅速排浪;</p>
有“出艄”便于安装升降舵,有“虚艄”便于操纵艄篷。</p>
船上装有多桅多帆,航速比较快,舵面积大又能升降,航行时部分舵叶降到船底以下,能增加舵的效应,减少横漂,遇浅水可以把舵升上。</p>
沙船结构独特,方头、方梢、平底、浅吃水,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p>
沙船上多桅多帆,桅高帆高,加上吃水浅,阻力小,能在水上快速航行,适航性能好;载重量大,一般记载沙船载重量是二千石到六千石。</p>
能出现在运河内的,也就是二千石沙船。</p>
与个头较大的吴船相比,沙船更灵活、更适合攻击!</p>
居中的吴船舱内,李泰神色平稳,举着茶盅的手平稳无比,谈笑风生地与布里库提、李欣细说当年隋炀帝龙舟下江都的掌故。</p>
没人注意到,他垂入衣袖的那只手,指甲深深地摁在掌心。</p>
“那年秋天,隋炀帝带着二十余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巡游,隋炀帝和萧后分乘两条四层高的大龙船,,船上有宫殿和上百间宫室,都装饰得金碧辉煌。”</p>
“接着是宫妃、文武官员以及卫士们乘坐的大船,总共有上万条船只在大运河上排开,从船头到尾船连接起来,竟有二百里长,在岸上拉纤的纤夫就达八万多人。”</p>
“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气势非凡。”</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