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六十六回 忆昔大周全盛日,四夷宾服致太平(1 / 2)
且说作为舅舅的刘若谦,故地重游,自然是感慨颇多。在触景伤情,感叹物是人非的时候,心里面虽然很不痛快,不过这种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
他本来就是潇洒不羁的人,对于这些,已经逝去的往事。伤怀或许会有,但绝对不会难以释怀,念念不忘!
等到他不动声色的收拾了心情,抬眼看去,却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入了长安,如今正好在朱雀大街之上。
朱雀大街作为这长安城中,最是繁华的一条街,自然是人烟鼎沸,车马如流,三教九流,百业并兴,热闹非凡。
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一个个顽皮的稚童,迫不及待地拉着大人的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尤其是看到那肩上抗着草串,叫卖着糖葫芦的小贩,一个个更是两眼放光。
急切的拉着大人的手,朝着那红澄澄,圆溜溜,又裹着糖衣,撒着芝麻的山楂糖葫芦而去。
若是能够让大人们买上一两串,咬在嘴里甜丝丝的,那才是属于太平孩童的惬意。
若是有幸到了那热闹的时节,哪怕是在晚上,也是香烟馥郁,箫鼓喧阗,灯火盈门,笙歌迭奏,才子名士,王孙贵胄,布衣平民,巾帼红袖都是这盛世一景,人潮一流。
若是有那如同李太白一样的高狂之士,未尝不可再现昔日盛唐气象之景:“云因白首醉卧而可揖清芬,剑因佳人矫舞而可动四方,酒因八仙畅饮而可睨天子。”
又或者:“骑白鹿以访石山,辞彩云而泛轻舟,登黄鹤而吹玉笛。”每一幕,每一景,都是幽然逸气,都是盛世太平。
这些景象昔日不过是在书中见过,那无比让人神往的盛唐气象,虽然已经远去千年,但依旧让人遐想。
如今大周定鼎长安,据八百里秦川而有天下。当今之世,又逢有圣明天子在朝,打击豪强,体恤下民。
不说其他地方,只独论这京城之中,作为首善之地,天子脚下。倒也有些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景象!
只不过作为常年走南闯北,甚至是旅居边塞的刘若谦来说。今日入眼的一切繁荣,所带给他的印象冲击力,再对比一下那些边关地区的苦命百姓。终究不可同日而语!
要不怎么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宁做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哪怕是身在这昌隆平顺的年代,那落胎降生的地点,也是有极大的考究的!
若是运气好,落在这天子脚下,又投胎了一个富贵人家。只要不突遭横祸,家道中落。可以说这一辈子,也就能活出个人样来了!
哪怕是投身在那穷苦人家,占了这一点王气,也能够勉强度日!虽说京城大,居不易,那都是对于外乡人来说的。
至于扎根于皇城根下已经超过三代的的长安人来说,生存压力,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严重!
运气再差一点,投身在那江南风流之地,鱼米富贵之乡。哪怕是一介平民,只要肯干,你也是能够吃上饱饭的!
最是命苦的,莫过于身在九边,那等苦寒之地。不仅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人烟稀少。
甚至时不时的还要面对来自于敌国和本国,兵士,酷吏,盗匪的骚扰和掠夺!
一旦命不好遇上一场大战,十室九空,那也是常态!正所谓:“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就是连年大战之时,边关百姓的真实写照。
边关的男儿,基本都是全民皆兵,等到年及青壮,就会被编入保甲,随时准备填充军中!
而且父子相继,兄终弟及。很少有人能够跳脱出这个圈子!简直就像是前朝的军户制度一样!
环境对于人和事物的造就,早就刻入了骨子里的战斗基因,那是与生俱来的。
以至于边地的百姓,骨子里就带着一股虎狼一样的狠韧。乃是上好的出兵源地。
“西凉大马,辽东悍卒,塞北胡笳,燕赵悲歌!”好像自古以来,提到边地,往往就伴随着刀光剑影,铁马金戈悲凉的气派,以及豪壮的男儿情怀!
长安作为大周的都城,地辖西北,虎视荊楚,东控中原,西通巴蜀。不仅拥有崤山函谷关的险要,更有间收并蓄,融会贯通天下四方风土人情的气魄。
所以在大周朝都城长安,除了可以看到属于淮河以北的北方气魄,也能见到江南烟雨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甚至于西域之地,通过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此通商的西垂胡商,风情窈窕,能歌善舞的胡姬!
大周朝对外交流,那是禁海不禁路。一条丝绸之路,自汉代张骞开辟,班超经营。历朝历代,都是中原之地和域外之国实现文化交流的纽带和窗口!
大周朝鼎盛时候的疆域广阔,直逼盛唐时期。哪怕是西域藏南之地,也都历尽艰辛的,发动过大战,重新纳入了大周版图之内!
最强盛的时候,大周朝的疆土,东达辽东以东,面朝大海;西到西海之西,南至南越之南,北抵北海之北,罗刹遁避!可谓通达四极,威赦四夷。
除了一些贼心不死的跳梁小丑,基本没几个敢于直面大周朝的兵锋!
可是没想到,当年诸子夺嫡内乱,导致整个大周江山风雨飘摇,本来四夷咸服的北方和西北边关,居然又起战事!
龟缩欧罗巴祖地的罗刹国,因为一个叫彼得小弟的家伙,囚禁了自己的姐姐摄政女王索菲亚一世,居然生出了虎口夺食之心,想着趁机东扩!
虽然被大周打了回去,不过贼心不死,对于北海之地,一直虎视眈眈。
逃窜到金山以西的准格尔残部,在当地站稳脚跟之后,也是经常袭扰大周边地。
甚至为了防备这群依托地形,神出鬼没的老鼠,才造就了如今抚远大将军王,拥兵西北,尾大不掉的趋势!
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有些糜烂的西北局势,肯定有这个抚远大将军王,姑息养奸,养寇自重的原因在里面。
作为经常旅居边塞的刘若谦,对于朝廷中这些乱七八糟的派系斗争,也是有些自己的窥豹之见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刘若谦打死都不肯让沙平威到边关去的原因。一来那时候他还小,十四五岁的年纪,又是个愣头青。
去到那种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没人照应,哪怕有不错的武艺在身,一不小心,那绝对很大可能是“青海头,可怜白骨人收”的下场!
哪里有如今身在天子脚下,领着一份正差,来的安全自在。这不,两年不见,这小子都长高长壮的同时,也长胖了。这一身的腱子肉,一看就充满了力量!
就是有些呆头呆脑的,没有开窍。也不知道还能拴住这小子多久,作为看着外甥长大的刘若谦,对于沙平威心里面的想法,那是了如指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