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就振振有词,咋地?(1更)(2 / 2)

加入书签

一统天下,到了战国末期,基本上已经成为七国的共识。</p>

只不过是最终秦国取得了胜利。</p>

那么被灭掉的其他六国,就没有过这个念头吗?</p>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数百年的战争都在打什么?</p>

热闹吗?</p>

其实到了后来,所有国家都在为一统天下而努力,只不过是他们没有秦国那种破而后立的决心罢了。</p>

变法能变强,难道只有秦国看到了吗?</p>

韩国、魏国难道就没有变法么?</p>

只不过是他们最后的变法失败了。</p>

而秦国恰恰想法,变法的人死了,但商鞅的变法却坚持下来了。</p>

秦国以一个人的生命,六代帝王的一脉相传,换来了一统天下的基业。</p>

但这是为什么?</p>

“为什么?”</p>

看着再次拦路的张良,冯逍脑海里闪过曾经历史上的一幕幕。</p>

“因为需求!”</p>

“需求?”</p>

冯逍的答案,让张良非常意外,他来之前想过很多答案,有秦国的雄心,有大臣的支持,有六国的醉生梦死……</p>

但唯独没有想过什么需求。</p>

“请祭酒解惑!”</p>

对着冯逍行了一个弟子礼,张良执着地想寻求一个答案。</p>

虽然他和弟弟跟着祖父进入了咸阳,但这并不代表他认命了。</p>

他需要寻求一个答案,为曾经的故国寻求一个答案,为曾经的家族寻求一个答案。</p>

“第一个需求是秦国的需求。”</p>

看着虽有执念,但还没有走进死胡同的张良,冯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p>

他自己清楚,虽然见识和知识,肯定要比现在的张良强,但若论天赋,他和人家差远着呢。</p>

若能说服这个天下第一聪明人,那么大秦的未来肯定更加辉煌。</p>

“天下七国,其余六国都占据中原膏粱之地,唯独秦国一直屈居函谷以西。”</p>

“都是炎黄子孙,华夏民族,凭什么?”</p>

是啊,凭什么?</p>

面对冯逍的质疑,张良无法给出答案。</p>

虽然他可以狡辩说是周天子的赐封,但都是聪明人,某些推诿的话,都不用说。</p>

“这是秦国百姓的生存需求。是秦国百姓面对六国封锁的反抗。”</p>

六国伐秦,封锁函谷关,使得秦国只能被隔离在中原之外,这是所有老秦人心中的痛,是所有老秦人心中的执念。</p>

这也是为什么,大秦能够化作战争机器上百年,直至最后统一六国。</p>

“第二个需求是天下百姓的需求,是整个炎黄民族的需求。”</p>

“顶着天子的名头,结果无法为百姓做主,致使诸侯征伐,合纵连横。”</p>

“打了数百年了,天下百姓都厌战了,大家仅仅需要一个安宁的家。”</p>

“难道你只看到了大秦灭掉六国,却没有看到六国的百姓,是如何无视六国贵族被打败的场面吗?”</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