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嘘,众人需要教化!(9更)(2 / 2)

加入书签

不说开启民智这么大的命题,仅仅只是为了政令畅通做一个促进。</p>

自三个多月之前,冯逍开始深入乡村之后。</p>

他就开始根据自己身所得到的体会,来验证过往所发出的政令。</p>

例如大秦的徭役,虽然嬴政已经明发天下诏令,免除一切徭役。</p>

但对于徭役,大秦也分种类。</p>

比如之前修筑长城、陵墓和驰道时,所征发的徭役,属于国家类型的。</p>

如今国家的徭役免除了,但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就没有徭役了。</p>

地方上修筑道路,加固堤坝,碰到天灾人祸重建等等。</p>

这都需要地方官府,来发动民间的力量。</p>

这种类型的徭役,如果没有像宋朝那样的经济体量作为基础,哪一个朝代都做不到免除。</p>

别说如今经济发展还处于蛮荒的大秦了,就是日后的满清,都消除不了。</p>

可以说地方性徭役,自古以来,就属于义务劳动的一部分。</p>

做徭役不仅没有工钱,还要自带食物。</p>

而且这种情况,还不属于官府对于百姓的压迫。</p>

毕竟不管是道路还是堤坝,都涉及到老百姓自身的利益。</p>

所以就相当于集体劳动,不过材料由官府负责而已。</p>

面对这种情况,就是冯逍也只是有心无力。</p>

毕竟国家级的徭役还好说,免除之后,大不了由军队负担,权当日常锻炼。</p>

可是地方上的徭役,如果再由大秦朝堂负担,恐怕不出一两年,大秦都要经济破产了。</p>

哪怕经过改革,大秦如今对于商业解除了压制。</p>

但规模和体量放在那里,所得的税收,远远达不到摆脱对农业税依靠的地步。</p>

所以到了乡间底层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p>

冯逍就找到了自己重点关注的焦点:教育、农业和商业。</p>

教育方面就如冯逍现在所做的事情。</p>

看似在给孩子们做普及教育,实际上冯逍最为关注的,反而是身后这群未来的先生。</p>

和给孩子们上课相比,这些先生才是教化的火种。</p>

毕竟冯逍也不过一个凡人,一个脑袋两只手。</p>

就是一辈子和孔子那样的传播文化,能教导几个人?</p>

反而要是教导好了后面这群人,那么这群人再去教导孩子,那才是教育正确地打开方式。</p>

而且冯逍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启智,并非是培养大才。</p>

所以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识字和阅读文章两样。</p>

对于传播先贤思想,冯逍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p>

毕竟那需要大量的读书人作为基础。</p>

想在如今的社会环境当中,传播思想学说,无异于缘木求鱼。</p>

当然,要是在启智过程当中,能够为这些孩子的心灵当中,种下探索的种子。</p>

那对于冯逍来说,就是意外的收获了。</p>

“做人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p>

“不要盲目跟从别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