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雾霾散去,再聚拢?(3更)(2 / 2)

加入书签

一个山西运城的盐池,一个是四川的巴东之地。</p>

宋朝之前的封建王朝,都是以河东的盐池为主要产盐为主,以南方为补充。</p>

知道宋朝的经济繁荣到了一定的程度,加上河东盐池的日渐衰竭。</p>

所以南方的井盐和海盐,才成为了明清时期的产盐大地。</p>

从规模上来说,北方和四川的产盐形成了规模,所以才会成为朝堂之中的重点。</p>

但从民间来说,南方从来就没有缺少过盐的存在。</p>

自齐国开始,从海水中煮盐成为一种发家致富的手段之后。</p>

其他诸侯国纷纷消防,希望能够彻底消除盐对于自家的掣肘。</p>

可惜的是成本太过高昂,而且看天气吃饭的情况太过于严重。</p>

所以最后没有形成规模。</p>

但对于靠海的南方来说,这种小规模作坊的方式,解决自家用盐问题,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p>

所以天气炎热的沿海一代,也就是如今的百越地区,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存着不少的食盐。</p>

可惜的是,因为零散分部在民间,没有集中的处理。</p>

以至于在北方大地一直缺盐的情况下,南方的私盐,并没有给南方百姓带来财富。</p>

但是商人这种鬣狗一样的生物,自古就存在,而且他们对于财富的嗅觉,非常敏锐。</p>

在七国期间,就有江东一带的游侠和商人组合的民间团体,一直自进行着食盐的贩卖。</p>

不过因为战乱的原因,这个团体一直没有形成规模。</p>

但是积累的财富却一点都不少。</p>

等到大秦一统六国之后,世界太平,使得贩卖食盐的成本大大降低。</p>

原本不过小富的私盐贩卖行为,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p>

也使得盐帮这个团体,迅速成长为江东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p>

但民间团体,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们永远无法成为政治上的影响力。</p>

所以在项氏这样的楚国遗留贵族,需要积累起事资本的时候,这些盐商就成为他们口中的肥肉。</p>

在大秦刚刚建立没有几个年头的时候。</p>

楚国的遗留下来的贵族,就凭借着他们手中参与的军事力量。</p>

迅速都将江东地区的私盐贩卖业务迅速瓜分。</p>

而如今听到了,冯逍竟然要和百越组建交易中心的消息。</p>

这些一直在暗中闷声发大财的余孽们,顿时着急起来。</p>

之前在冯逍未到达江东的时候,项氏和殷通等势力也曾经邀请过他们。</p>

但人一旦富有了之后,顾虑就多了起来。</p>

以楚地百年大族景氏和屈氏为首的盐帮,已经没有了曾经楚国存在时期的血性。</p>

虽然在当地影响依然甚大,但他们认为,只要嬴政一天没有死,那么秦国就不会灭亡。</p>

而复国的大业,也就没有任何的希望。</p>

可是如今冯逍竟然要插手盐务,断绝他们的财路。</p>

俗话说,断人财路者无异于杀人父母。</p>

眼看着已经没有明天可言的景氏和屈氏,不得已又和项氏等人联手起来。</p>

他们先是找到了遗留在民间,沦落为牧羊人的熊心,然后又找到了故楚令伊宋义。</p>

等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才对项氏一族发出了邀请。</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