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四百九十九章 只是自然的搬运工?(1更)(2 / 2)

加入书签

而大红袍属于植株灌木型,无性繁殖,最高只有两米高。</p>

而且大红袍属于乌龙茶类型,是山岩之茶。</p>

经过后世所存的优质茶树,主要有三地,如天心岩九龙窠、天游岩、珠濂洞。</p>

这三个地方的茶树属于有记载以来的母树所在。</p>

可惜到最后,只剩下了天心岩九龙窠一处。</p>

大红袍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p>

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p>

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劳、生津利尿、解热防暑、杀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腻、减肥健美等保健功能。</p>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茶叶不具备的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p>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有位叫丁显的举人上京赶考。</p>

经过武夷山的时候,突然得病,巧遇天心永乐禅寺的和尚,取其所珍藏的茶叶泡与他喝。</p>

随后病痛得止的举人,考中了状元,前来致谢和尚。</p>

并将大红色的状元袍披挂在茶树上。</p>

状元回朝之后,恰逢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茶叶献上。</p>

结果皇后饮茶后身体渐康,朱元璋大喜之下,特赐大红袍一件。</p>

命状元前往九龙窠披在茶叶树上以示隆恩。</p>

同时将大红袍定位贡品,不得私匿。</p>

而大红袍的盛名就由此而盛传天下。</p>

对于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冯逍认为有可能。</p>

而后半段就纯属扯淡了。</p>

也不知道编造这位故事的人,到底是哪位蠢货。</p>

要知道,朱元璋终生只有一位皇后,就是历史上哪位鼎鼎大名的大脚皇后马氏。</p>

而这位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就病逝而去。</p>

可是大红袍的故事竟然在洪武十八年发生,并且还有一个皇后出来。</p>

说实话,当初在百度上看到大红袍的百科故事,竟然有着这样的记载。</p>

冯逍都差点懵了。</p>

虽然有时候有错误也是难免的事情。</p>

但是也不知道编造这个故事的人,当初是怎么想得?</p>

难道他就无脑地认为,封建社会时期,天底下每一年都有皇后么?</p>

当然,故事的扯淡,不影响大红袍的珍贵和功用。</p>

作为珍稀茶品,大红袍的制作工艺也异常的复杂。</p>

基本的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p>

其中萎凋、摊晾是使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也是茶叶脱水的初步开始。</p>

而摇青、做青、杀青是形成茶叶品质的重要阶段。</p>

是脱水和发酵的结合过程,技术要求高,要限制其发酵速度。</p>

杀青是三道发酵程序的最后和结束,是固定毛茶品质的标志。</p>

而揉捻是固定茶叶外形的过程。</p>

烘干部分一般包括烘焙、簸扇、凉索、拣剐四个部分。</p>

烘干也代表着脱水的结束。</p>

而最后毛茶部分又分为炖火和装箱。</p>

炖火并非是为了脱水,而是为了装箱的品质保证和保存。</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