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新丁报到(1 / 2)

加入书签

 因为李平提前来了山庄,导致战功表彰大会不得不推迟。

考虑到调整即将开始,很多人员要进行谈话,一些部门和组织架构也要提前开始架设,原有的体系即将消失,这事就更拖不得了。

为此,还在进行的搬家和安家也必须暂时让行。

三个哨才全入山庄的第二天上午,在仓促中,战功表彰大会寻了一块空旷点的山坡地因陋就简的召开了。这样到也好,如果打起仗来,多在这样的环境中开会才是正常。

考虑再三后,为了更好的鼓励部队,也为了产生示范作用,并给所有人打个模板,这次表彰大会最终要求3个哨的官兵都参加了,李平自然也接过了原计划由马永实施的主持权。

虽然准备时间很短,但这样的活动对李平来说,组织和驾驭起来都非常的轻松,他简直熟得不能再熟,他甚至不用准备讲稿就可以坐在那里跟大家侃侃而谈。

介绍战况、向战死的兄弟默哀、宣读立功人员和事迹、戴红花、敲鼓提升气氛、优秀代表发言、发放奖励、总结承诺等等一系列的程序走下来,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特有的庄严和使命感,足以让这个时代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土包子们再一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和热血沸腾。

美中不足的是,差点燃情的音乐。

但即使如此,在物质和精神都十分匮乏的年代,这种后世已非常成熟的形式仍产生了极强的效果,给人以猛烈的冲击。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上世纪动乱过后的大陆人民第一次接触到港台电影和歌曲时的震撼:哦!原来歌还可以这么唱!生活还可以这么过!

下午,好不容易睡了一个大觉的李平起床后正打算和他拟定的连长们一个一个谈话时,马永的一个请示再次打乱了他的计划。

那群矿工们提前来了。

在慢慢往庄子门口走的路上,马永向李平解释到:“这带队的韩九说,他们一路南来,吃了无数的苦,受了无数的罪,从未有人把他们当人看,也从来没吃过一顿饱饭。昨日,李游击在他们寸功未立的情况下就一次性拨给了三天足额的粮食,让他们吃了个饱,他们没别的本事,也早都没了牵挂,更无长物,只有吃饱了后的一把子力气,知道李游击初入新址,定然有不少活要干,他们就是提前来干活的。”

李平一直对这个矿工群体比较好奇,更有些期待。不为别的,只为矿工因工作的特殊性是这个时代身体素质最优和最讲究纪律意识的一个群体,是最好的兵员来源。

近代史上,利用矿工快速完成军队的补充与训练并形成较高战斗力的例子比比皆是。

今天,这帮矿工能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这么快就寻过来更让他有些意外,也添出了更多的好奇。

但再好奇,也不能显出自己的急迫,让他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所以,李平继续压着步子淡淡的对马永说:“先看看吧!他们来的到是时候。”

到了庄子门口,这帮矿工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只见在庄子外面的道路两侧虽然黑压压的坐的到处都是人,但整条路却依旧十分通畅,路面上甚至没有一个人挤占,而且他们还始终保持着难得的安静,显得相当守规矩。

看马永恭敬的陪着一个穿着浅灰色窄袖盘领衣的年轻人走了出来,正蹲在那里衔着一根草四处张望的韩九立即猜出了来人的身份。

他当即将始终拎着的那把很宽但没有刀鞘的环首大刀扔在一旁,然后急忙冲上去并“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开始了高声连拜。

粗壮的嗓门引得他身后坐在地上的数百人在顷刻间全都抬起了头并整齐的望过来,人潮略有涌动,却依然安静。

李平绷着脸让韩九起来后,好奇的端详起了这个高大的汉子。

韩九很高,估计和赵进有得一拼。他的眉毛很粗,骨头架子很大,面相坚硬,显得很粗犷。这是李平的最先印象。

再细看,韩九的头发很乱,草草的用一根竹棍插在头上,倒是不太脏,至少比他身上那一堆满是补丁还到处漏着洞的短褐(粗布的窄袖衣裤)干净多了,估计是特意洗过了。

韩九很瘦,不过较短的裤子下露出的小腿和一条缺了半截袖子的胳膊上肌肉线条却还是很鲜明,同时也更明显的暴露了发黄和黯淡无光的皮肤状态。

他应该很健壮过,但现在则长时间处于饥饿,他的身体状况很糟糕。

韩九被李平看得很不自然,他有些惴惴的低下了头。

然而,李平并未再说什么,而是很快沿着大道走到了那群坐着的人群中间。

那些坐在地上的人看李平走近,有的急忙低着头站了起来,有的就势跪了下去,有的露出讨好式的笑容,有的面无表情,也有个别胆大的会说上一句“将军好”。

李平绷着脸在人群中整整转了一圏后才回到庄子门口,盯着正无所是从的韩九问道:“你的人都到了?”

“将军,都到了,一个不少。”韩九紧张的回答到。

“入我营中,就要听我军令,你可准备好了?”李平严肃的喝问。

“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将军放心,我韩九及手下兄弟,以后唯将军马首是瞻,但有令下,决无二话。”韩九有些被惊吓的“扑通”一声跪到地上大声回答。

李平又看了一眼那一大群大多散发的矿工,却平淡道:“好,后面听马参谋长安排吧。”接着就转身走入庄子。

“得令!”韩九有模有样的冲着李平后背高声应答,脸上却闪过一丝疑惑。

这时,马永已经陪李平进了庄门,没有人理他。但韩九也不敢起来,只好继续跪着并敬畏的看向门口那像雕塑般的两名衣着整齐的卫兵。

他早已发现,即使没有上官在侧,这两名卫生也始终保持着纹丝不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