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暗流涌动(2 / 2)

加入书签

“革里眼”是贺一龙的外号,进占黄陂县城的是贺一龙的先锋部队。

由于天色已开始变暗,进城的农民军侦骑将跟着他们的官军降兵大部分安排给了一伙步卒之后就直奔一个颇为气派的宅院。

那里是他们的居住之处。

让跟马兰一起的几个官军降兵去给马匹喂料和洗刷,让自己的部下先进屋抱着这宅院中的妇人们去吃饭,刘队正自己却换了一匹马并带着马兰前去县衙找农民军在城中最大的头目也就是总管复命。

在县衙外牵着马等候的时候,一身跑腿伙计装扮的瘦猴儿拿着两个夹着肉的馍出现在马兰面前。

“这是里面让我给你拿的,不够吃还有。要喝水到里面来,有热的。”瘦猴儿故意大声的说。

说话的同时,他还故作无意识的看了两眼县衙门口那几名没什么规矩倚靠着的守卫士兵。

马兰心领神会的立即将马栓在一旁,跟着瘦猴儿走进了县衙。

“你怎么才进来?进来多少人?”在一间偏僻的杂房内看着马兰喝水的瘦猴儿小声问。

马兰咽下一口水后,轻声说:“跟俺进来的有10个人,俺进城前看到被堵在浮桥的人群中还有几十个咱们的人,应该进不来了。”

“那正好。他们堵在外面正好可以守桥。不然,靠那些个装做渔小子的少年军还真不太好办。”

“咱们进来了多少人?”

“有小二百。进来的太容易了,就没见过这么松懈和这么好骗的军伍。”

突然,县衙内女人的尖叫和男人的嘻哈变得猛烈起来,马兰禁不住皱起眉头。

瘦猴儿也有些玩味的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扭头。

但在房间内,他什么也看不到,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

片刻之后,瘦猴儿有些轻蔑的说:“司令处的情报果真没错,他们的军纪比李自成的部队差远了,而且太重享乐。按说两军还在隔江而对,总该收敛一些。”

马兰点了下头,接着说:“他们是大意了。但可能也是这黄陂的位置对汉阳和武昌来说太过于偏僻难行,他们太过放心了。俺在周边转了一圈,真是明白了为啥黄陂与武昌汉阳这么近,却都说风俗完全迥异。没船真是啥都难办。”

黄陂县城是座砖城,城周3714米,城高约5米,依傍在由北向南纵贯的滠水河旁。

《东史郎日记》曾经感叹黄陂城高大难攻,远过邻县。

虽说抗战时的黄陂县城是清代在明代黄陂县城原址上重修的,但体态应该差不太多。

黄陂县城的南面和西面到处是湖泊沼泽。

东面不仅有滠水为屏,还有紧邻的水域面积达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武湖为障。虽然秋冬武湖水退,湖中多通道,但仍然是大军绝佳的天堑。

驻武昌和汉阳的官军要想来犯,不仅只能坐船走滠水逆流而上,还要面对四处是水难以展开攻击部队的局面。

这些正是农民军贺一龙的先锋部队不足千人却敢于坦然占据县城的重要原因。

当然,官军轻易将坚固的黄陂县城放弃更加让人无语。

而农民军在得知南面湖泊沼泽地带驻守的官军在他们得城后就开始疯狂清空周边水域的船只后,也变得更加放心。

接连不断的轻易胜利已经让他们对官军充满鄙视,对自己的实力充满自信。

至于百姓和官军争相来投就更见怪不怪了,虽然来的有点多,也有点快,但也可以理解。

左良玉20万人守襄阳都一天而退,降兵叛将无数,逃了几百里之后更应成惊弓之鸟。

目前只来了几百的降兵,还都是零零散散的,好像真没什么可担忧的。

“他们昨天早上才进城,只到了晚上就开始到处破官吏富户之家索财抢女。你是没见到,城中到处都是怨恨之色。”瘦猴儿继续不屑道。

“怎么?这城中的富家和有权势的人家很多吗?”马兰奇道。

“是不少。毕竟有滠水与长江相连,武昌府又是一等一的繁华所在,官宦之家虽算不上多,但有些浮财的人家还是挺多的。”

“哦!”

马兰并没有当回事的应了一下,之后却放下水碗说:“俺先出去了,不能喝水喝的时间太长。”

但瘦猴儿却一把按住了他,看来还有事情没说完。

“先等等。听里面说,带你进来的这队骑兵在回城前还在附近顺手抓了个叫陈生的秀才。”

“是啊!怎么了?”

“你最好当心一下这叫陈生的秀才,我觉得有些怪异。”

“怎么讲?”

“上午我装成义民进城前在武湖遇到过他,说是来黄陂寻友。在湖中寻船的贼兵见他孤身一人,没有为难,让他离去。按理说早该跑远了,怎么下午却又被抓了回来?并且还是在这附近?”

马兰的小眼睛当即眯的更小,沉思道:“确实有些反常?”

注释:

注1:

关于贺一龙部的军事编制,没有找到什么确切的资料,也没有做更深的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与李自成部编制完全不同。

本文仅以历史文献中出现过的明末农民军称呼自编了一个设定,不可当真。

注2: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中“李自成令其渠贺一龙趋德安,以窥黄、麻。一龙至黄陂,阻水不前,止收左良玉残兵八百人而回…”可知当时黄陂周边的水域肯定非常复杂,同时也可知左良玉的军队是有一些投降了农民军的。

注3:

明代的滠水与今天的河道并不一致,其水在黄陂县城南面横向转西很长一段之后才再转南,并使整个南城都紧贴着滠水。

注4:

武湖,原名黄汉湖,因东汉末年的名将黄祖在此湖练兵而改名为武湖,以后的朝代也有很多名人在些练兵。

黄陂县志这样记载:“武湖…周围四十余里,平原坦旷,夏水涨,汪洋千顷,秋冬水落地出,为往来之通衢。”

可见武湖之广大。

据说解放前,武湖面积还有180平方公里,承接雨水面积高达540平方公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