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武昌怪诞(2 / 2)

加入书签

他在谷城时就欣然接受了谷城一个姓敖的生员出于献媚而把妹妹(女第)送给自己为妻。

这是一种扭曲的嗜好,也是明末底层百姓在翻身后普遍最喜欢干的事,张献忠也不能免俗。

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杀宗室和选择性干掉地主大户们的同时,张献忠也没有放过武昌的商人们,甚至还把繁华的整个汉口商业重地也给一把火全烧光了,比左良玉离开武昌时只烧码头狠多了。

也许是张献忠曾被商人们骗出过心理阴影,也许是他觉得商人们天然都是搞囤积居奇的奸商,非常不利于他现在想要搞统治和建立政权。

反正从数以万计的大明宗室到献媚不够积极的地主大户再到无数倒霉的商人(应该不包括小商小贩),武昌血流成河。

以至《明史张献忠传》中记载:由鹦鹉洲至道士洑,浮胔蔽江,逾月人脂厚累寸,鱼鳖不可食。

啥意思?

就是江面上积了厚厚一层人油,鱼鳖全都成吃过人的了。

这个很有可能是过份夸张,但应该也算部分史实。

关于张献忠在武昌大开杀戒,有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的污蔑。张献忠想要建立统治,不可能再杀人了。

但汉口有一个地名叫孝子里。

就是当时一个年轻铁匠因要给父亲守孝而坚持住在父亲坟旁的茅屋里没跑,张献忠受了感动,于是给了年轻铁匠一面小旗让他插在茅屋上以保安全。

其他百姓知道后纷纷跑去紧挨着年轻铁匠父亲坟头的茅屋搭房建屋,并由此形成的一条街巷,称为孝子里。

从这点看,武昌还是死了很多人的,而且也肯定不全是宗室,大部分都是商人的汉口肯定也很惨,至少老百姓都吓坏了并且抛弃了原本的家,他们分辨不了谁会被杀和谁不会被杀。

并且如果张献忠对汉口很友好,也没必要给那个年轻铁匠小旗了。

左良玉年初在武昌主要针对普通百姓搞,几个月后张献忠又主要针对富贵阶层搞,武昌半年来彻底来了个全民皆无幸免的互相比惨。

而火烧楚王府前的查抄却又把张献忠吓了一大跳,张献忠完全没想像到他会从楚王府中抄出了达百万之巨的金银珠宝,以至调集了数百辆车都没装完。

楚王的富足与昏庸让见多识广的张献忠也禁不住瞠目结舌。

就是那个娶了楚王女儿朱凤德并提前跑出武昌的王国梓,他在张献忠离开武昌后回到了一片瓦砾的楚王府,然后在原郡主门监毛文华的指引下还从瓦砾中又挖出了郡主自杀前藏下留给他的两箱子金银珠宝。

凭着这两箱子金银珠宝,王国梓不仅厚葬了郡主,还在洪山之侧买了八百亩地并更名为“驻凤村”,小日子过的很是富足。

楚王之富可见一般。

反正最后张献忠忍不住仰天大讥:“有如此金银不知设守,朱胡子真庸儿!”

接着,张献忠又很快听说了武昌大户们在河流湖汊中藏船藏粮的事,于是立即兵分三路寻觅拦截。共截获大户之船1000多艘,所获粮食及物资甚巨。

这也更坚定了张献忠继续干为富不仁的武昌地主大户们的决心。

正是有了楚王府中的丰厚缴获、查抄商人们的资产以及搜出大户们藏匿在船上的海量粮食物资为支撑,突然间发现完全不用愁军需的张献忠决定开仓放粮以收民心。

这是张献忠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放粮经历,上一次还是在襄阳。

然后这一举措果然受到了贫苦老百姓们的热烈欢迎和狂热支持。

接着,张献忠就决定跟李自成学了。

他在楚王府大门前立了两面大旗,上面写道:“天与人归,招贤纳士”。然后在武昌九门也各立两面大旗,上面写着:“天下安静,威镇八方”。

然后,张献忠自封为西王。

李自成没称帝,张献忠也没敢正式称帝,并只是在黄鹤楼搞了个小仪式。

再然后,张献忠改武昌为天授府,江夏县(武昌城所在县)为上江县,铸“西王之宝”铜钱,设“五府六部”。

再往下就是大家都该知道的论功行赏和封官许愿了。

徐以显被授予左丞相兼刑部尚书,潘独鳌之子被授予礼部尚书,那个给他建议夺武昌的罗田生员李时荣被授予湖广巡抚,打开武昌两门的张其在被任命为总兵前军都督。

而麻城的那个知州周文江被授予兵部尚书,在张献忠攻黄州府城前纠集贼匪武装投靠的生员张义泽被授予黄州巡阅使(原为黄蕲巡阅使,因为李平只好巡阅之地锐减)……

其他的任命还有很多,因为大家都不熟悉就不一一赘述了,反正张献忠对所有投靠他的人都给予了足够的投桃报李。

而且,这些飞升一般身居到新政权高位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曾经的小人物,是在大明的官场体系中几乎永远捞不到一官半职的人。

而这也成为了张献忠新政权最有利的武器和最致命的毒箭。

政权的体系被基本建立起来后,张献忠紧接着开始委派投靠他的知识分子们跟李自成一样组织开科取士,并且更为隆重和正式,完全像个皇权国家该有的样子。

与此同时,就是分兵四方招降纳叛并扩大地盘了,新生的政权需要土地和人口,需要万众归一。

而近在咫尺的大治县和整个兴国州自然成了最碍眼和最影响新生政权威信的所在。

注释:

在张献忠政权里有一个叫沈会霖的被任命为汉阳知县,他被一些资料认为是告了潜入武昌城内潘独鳌的密并导致潘独鳌被官府抓住后杀死。

这部分资料认为张献忠没有与沈会霖计较还把他任命为知县,说明了张献忠的大度与壮志。

但个人认为矛盾处过多,尤其是潘独鳌作为一个军师潜入武昌的意义何在?所以还是倾向于有些文史记载的潘独鳌被杀死在安徽潜山的黄泥港。

也因此,本文与没有用沈会霖来说明张献忠在武昌的行为特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