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宗亲(2 / 2)

加入书签

父亲老脸一红,尴尬的道:“备当时年少无知,只当车盖愈大者才势愈重,才有此狂悖之语。”想来也是,那皇帝是想当就能当的?而且当时父亲不过一个稚童,敢做天子?十有也和我一样,只是看着车盖大的人有威风,一句无心之辞罢了。就像我昨晚射了一只鹿,让我们几家人都饱餐了一顿,刚才也不过和阿德怀念昨夜的美味脱口一句童言无忌罢了,哪会有那么多想头。

子敬叔祖摇了摇头,宽慰的笑道:“玄德,你与我情愈父子,纵是狂悖之词,我亦不怪。你胸有大志,自少时便不甘于人下,又兼生性坚忍不屈,此值大乱将至,正是尔辈纵横飞扬之时,只须善保尔身,何言不能当得此任?汝忘了大汉宗亲之辞乎?”到了后面这一句,声色转厉。

闻得此语,父亲顿首慨声道:“备必不负叔父所托!”

子敬叔祖也非常人,他所期待了,日后都成了事实。

大汉宗亲之辞?我也只是略有听说过。

皇汉四百年,刘家子孙遍布天下,枝属渐远,而我们楼桑村这一枝刘氏子孙,都是大汉景皇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但大汉朝自王莽之乱后,百战取得天下的光武皇帝却发布了一道很让人费解的大汉宗亲之辞,其辞并不传于世,只在刘氏子孙中口舌相承:每隔几年,大汉皇帝就要重修宗谱,告慰先祖,将刘家子孙有才略者录名宗谱。

在这里,并不是所有刘家子孙都能入谱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要有“才略”。否则不管他如何如何的血统纯正如何如何的家世清白,若只是贩夫走卒一个,呃,族谱不收你!

也就是说,皇帝陛下不认穷亲戚。身为一个汉室宗亲如果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的话,那他就自动失去了列名宗谱的资格。也正因此,曾祖父刘雄曾举孝廉,做过东郡范令,他入谱了。祖父刘弘不仕,又早卒,不曾入谱,父亲年少时曾经织席贩履为业,虽然年已近而立,还不曾入谱。而我名字叫“封”,便是寄托了父亲封侯拜将的梦想。

不能不说光武皇帝这么做,还是很有道理的。其实当年的光武皇帝也只是一个普通农夫,贩夫走卒的把兄弟。大汉中兴的第一步就是由他那个当黑社会老大的哥哥迈出的。据传,光武皇帝曾很诚实的跟他的前后两个太子,后来的鲁恭王和大汉明帝说过,若非齐武王(也就是光武皇帝的一生中最为敬重的大哥刘縯)首倡大义,他这一生极有可能就要在农田中渡过了。

光武皇帝自认不是一个很有大志的人,平生最大的愿望,“娶妻当娶阴丽华,为官当作执金吾”。为此,齐武王刘縯曾经很无奈的与他的朋友说:我这个兄弟,空有一身好本事,却和高祖那个只会干农活的二哥一样,真是让人失望。

确实,比起老祖宗指着祖龙的车盖“大丈夫当如是也”,光武皇帝差得远了,就是父亲年少时的那一句经过有心人改版的“我为天子,当乘此羽葆盖车”相比也大是不如。这路,完全是给人逼出来了。所以,光武皇帝要大汉刘家的子孙,大汉朝的千千万万宗亲子弟不能丢了刘家的脸,没有本事,靠边;没有能力的,靠边!

相较于当年高祖皇帝与诸大臣斩白马立誓:非刘姓子孙不得为王。光武皇帝此举应该说更有远见。不过,这世事,运气也很重要。王莽之乱有齐武王首义,有光武皇帝承志,这光武皇帝的继承者我的老爹刘备所面对了,却是绝世英雄曹操和碧眼儿孙权!

还有,就是被光武皇帝的子孙折腾得死气腾腾民心尽失的大汉朝。

只看时间过了还不到两百年,连光武皇帝的这个“非才略者不足以入宗谱”初衷就被他的亲传子孙切割得支离破碎。闲得慌的大汉朝皇帝陛下三公九卿都拿出来明码标价了,又怎么会放过列名宗谱这一个大好“钱”途?肥肠满脑者掏一笔,就算他是白痴,也是“大汉宗亲有才略者”,虽然,这一次除了刘家骨血,外姓人是买不到了,毕竟,也是论价出标了。“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大汉朝不亡还真是没天理了。

不过,列名宗谱还是像我家这样的宗室远亲们毕生奋斗的目标,父亲自小的动力。只是祖父死得早,我们家一直很穷,少年的父亲甚至有过一段织席贩履的日子,走不通桓帝陛下开通的那条捷径。当然,我知道,就算父亲有钱,他也不会走这条路,他要的,不是一个名誉,是真真正正的登坛拜将,裂土封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