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法正(2 / 2)

加入书签

这个个记仇的人!

刘封微微有些尴尬,心中暗暗给这少年做了个定语。隐约中刘封只觉得眼前这人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抱拳一礼,刘封歉道:“先生话还没说完,如何便要一走了之了?如是刘封言语无状冲突了先生,还请先生原谅?”

见了刘封如此折节下士,少年脸色略略好转,竟有些许羞惭之色,便又迅而一闪而逝,向刘封躬身一礼,不亢不卑的道:“侯爷言重了,在小只是奇怪,侯爷原先应该并不认识在下,甫一见面就这样轻言哄抬,在下愧不敢当!”

刘封大寒,原来是因为自己恭维他来日会有大作为来着!

这人倒是好性格,也是个讲究实际的人。刘封哈哈大笑,道:“也是,先生一早就知道我什么人,我却对先生一无所知,确实不公平得很,还请先生告知!”说罢指了指一旁的中军大帐,笑道,“我刚从校场回来,正口干舌躁了,不若进内小饮几杯,你我再做详谈,如何?”

那少年也不推辞,便随了刘封入内,不多时,军卒摆出酒肉上席,少年狠灌了一大口酒,这才抬起头来盯着刘封,缓缓的道:“在下扶风法正,字孝直。”

法正?!

刘封心下一动,他可是历史上刘备仅有的几个高级谋士中的一个,与庞统并传的!

那少年似乎很满意刘封的表现,脸上微微有些得色,道:“侯爷也听说过小子此许微名?”

“扶风法孝直,莫非是玄德先生(注)之后?”认识是认识,却不能告诉你。

“正是先祖父!”法正神色有些黯然,继而自饮了一杯,昂首笑道:“不瞒侯爷,法正学业未成,本是不该引时出山的,实是心忿难平,特来求侯爷相助,亦请侯爷收留!”

“孝直请讲?”刘封心下一突,史载法正这人睚眦必报,看来是有关仇家的事了。

原来,法正之父法衍早年为盗贼所害,祖父法真虽然清节有高名,但法家并非扶风大族,法正性子又甚为偏激,平日行事免不得要有得罪一些世家子弟的地方,也少不得要受些闲气了。以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自然没有忍耐下去的道理,此次刘封率兵从侧冀攻入京畿,法正眼前一亮,突的对这一位年纪只与自己相仿的少年侯爷动了心思,立志要出门做一翻事业来,脑子一热祖父孝期也不守了,直接来个阵前投军,一路追到平阳来。

说到没有在家为祖父守孝三年,法正脸色有些黯然,却无丝毫尴尬之色,淡然的看着刘封,自嘲的笑道:“法正不孝狂徒,不知侯爷赏不赏得我一碗饭吃?”

刘封哈哈大笑,摆了摆手道:“孝直说哪里话,人之交友,贵在交心。孝直能对我和盘托出,我又怎么能与孝直以亲友相待?只要孝直不嫌我这庙小,我有一碗稠的便不会令你喝稀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尽管法正此时的才智必然抑于人世阅历不能发挥,刘封自信不怕等不到他成才的那一天。

法正闻言大喜,站起身来,正要下拜,又一迟疑,定视刘封道:“侯爷入京畿以来,秋毫无犯,然而京畿豪杰却依然对侯爷不冷不热的,侯爷可知这是怎么一回事?”

“刘封无法在京畿立住阵脚吧。”刘封对法正说话的口气并不为异,年少就该有冲劲,回答也不讳避,对于法正这样的人物,空话虚话只会无谓的引起隔阂。

“若要立住阵脚,其实只要董卓不能发兵对付侯爷即可,而这个关键,就在于袁绍!”法正终究年少,得到刘封的初步认可,便迫不及待的卖弄起自己多日苦思的结果来。

刘封摇头苦笑:“孝直可知道袁又是为何迟迟不肯发兵?”

法正洒然一笑,仰首一杯清酒入喉,道:“不过为了他叔叔袁隗一家罢了!”言语之中,颇多不屑。

~~~~~~~~~~~~~~~~~~~~

注:玄德先生是法正的祖父法真的号,跟刘备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是巧合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