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知青同学会(2 / 2)
于是,杨华健站起身来,向仪式台走去。</p>
踏上仪式台,来到话筒前,杨华健把话筒的高低调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故做神秘的在话筒前咳嗽了一声。</p>
“啊哈~”</p>
在大厅喇叭的扩音下,每个酒桌上的人都停止了交头接耳,纷纷向仪式台投去了目光。</p>
见自己的咳嗽起到了效果,于是杨华健一本正经的说出正题。</p>
“各位哥们姐妹们同学们,一块下乡插队的知青们,这次聚会啊,我特意邀请了房山插队的时候,小清河的党支部杨书记,大家热烈欢迎。”</p>
说完,杨华健带头鼓起掌来,下面的年青人也纷纷热烈鼓掌。</p>
在原来杨华健位置的旁边,有一位黑灿灿国字脸的中年人,在大家鼓掌声中站了起来。</p>
他一边用双手示意,一边向大家点点头,难得这些下乡的知青们还记得他,把他从房山小清河乡下接过来。</p>
“下面有请杨书记给大伙们讲两句,你们说好不好啊?!”</p>
杨华健还真会渲染聚会的气氛,在他的提议下,大厅各个角落的人再次响起掌声,这次掌声还比刚才还要响亮。</p>
杨书记本来想在位置上和大家打个照面就可以了,刚要准备坐下,没有想到杨华健这小子这么会来事。</p>
“杨书记,上台讲两句吧。”</p>
“好,好~好!”</p>
下面的人开始起哄了,没办法,杨书记只能从新站起来走到仪式台上讲两句了。</p>
在大伙的起哄声中,杨书记来到仪式台的话筒前,然后用嘴在话筒前吹了吹,听听话筒是不是有声音。</p>
其实这是这个时候乡村干部讲话的一大特点,不管话筒是不是好的,都要用嘴吹一吹,这是一种习惯。</p>
要知道刚才杨华健还在上面讲话呢,这话筒怎么可能不好呢。</p>
大厅喇叭里传来杨书记吹话筒的声音,杨书记这才正式开始自己的讲话。</p>
“谢谢大家,大家聚会的时候还想着我,咱们房山有句老话,一年萝卜二年葱,芝麻重茬三年冬。你们城里的知青啊,在咱们乡下插队,一呆就是三年,说句老实话,我们小清河的乡亲们在你们走后还真想你们。”</p>
说到这里,下面下乡插过队的人哈哈大笑。</p>
说实话,在乡下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在物资上都不如城里。而且他们在乡下干了很多从来都没有干活的农活。</p>
在这些酸甜苦辣的日子里,知青们和小清河的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让这些农民在他们回城里后,每每想起他们的所作所为,那真是又爱又恨啊!</p>
就在杨书记说到这里的时候,韩春明和周安偷偷摸摸的,从大厅门口猫着腰轻手轻脚的进来了。</p>
他们两人就近门口的一桌坐了下来,都是韩春明的老熟人,他向左右两人询问这聚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p>
仪式台上杨书记继续说道“希望你们城里的知青们回四九城后,不要忘了我们小清河,那里可是你们的第二故乡啊,有时间再去哪里看看,行了,我话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了。”</p>
说完杨书记还向下面的知青们鞠了一躬,也算是感谢这些知青去小清河劳动生产了。</p>
在知的掌声中,杨书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p>
待杨书记坐下,杨华健说道“杨书记,我们大家伙儿可是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钉那里,你们说是不是啊?”</p>
知青们再次起哄,杨书记却说道“嘿,这都是以前的事了。”</p>
当年像这样的口号还有很多,而这些知青下乡也是当时的政策需要,现在他们在城里过得很好,杨书记哪能再提这种事,所以他才说这都是老话了。</p>
“韩春明,你们两偷偷摸摸的进来,你以为没人看见是吧?哥们儿可是盯了很久了,赶紧过来给大伙露露脸吧。”</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