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战船(上)(1 / 2)
大观三年二月初二,丁丑。【西元1109年3月5日】
在寨中将息了一晚。清晨,用完早饭,赵瑜别过蔡婧,携同马林溪、赵琦两人,各骑着一头骡子,下山直奔倒斗岙。船场建设宜早不宜迟,他希望第一艘战船能在两个月之内下水试航。
比至倒斗岙,港口中早已忙碌起来。随船而来的货物已被卸下大半,剩下的也能在中午前卸载完毕。见识过浪港寨水手在明州船场和舟山渡的表现之后,马林溪对倒斗岙港的装卸效率不再大惊小怪,但对赵瑜的承诺更增添了一份信心。
货物装卸既然顺利,三人就没有必要再留在码头上碍手碍脚。赵瑜随口夸奖了搬运工们几句,便朝老船坊而去。
浪港寨的老船坊就在港口之北,站在栈桥上抬头可见。但昨日下船时,船匠们却没一人发现,可见老船坊有多么不起眼。
站在船坊里,看着其中的寒酸景象,马林溪直摇头,刚鼓起的信心立刻就少了一半。这船坊,面积仅及明州船场百一,两艘烂船,几个破落棚子,十几个傻乎乎的船匠,仅有的一间铁匠铺烟囱还是半塌的。
赵瑜也知道这里不中看,不过一直以来,老船坊仅仅是用来对船只修修补补,最多造上几艘渔船,地方划大了反而浪费。但只要马林溪觉得地形合适,他有把握在半月之内把这里改造得让马林溪顺眼满意。
但马林溪没有赵瑜的自信,他叹气:“别的就算了,连大澳都没有,怎么造战船?”
马林溪所说的大澳,其实就是船坞。宋代之前,都是在滩涂上造船,完工后再拖入水中。但太宗时,临朐张平监阳平船场,为防止河水暴涨把未完工的船只冲走,便在河岸边凿池引水,在池中造船,待船只造好,再把池子同河道连起,船只便能顺利出航。
而到了神宗时,经过百年的发展和普及,这澳屋造船之法已传遍全国,连宫中的宦官在金明池修船,都懂得采用这项技术【注1】,而明州船场用此法造船,更是有三四十年的历史。
赵瑜在船场时也曾看过,当年为营造两艘神舟所开凿的大澳,四十丈长,二十丈宽,深度也近四丈。这大澳中遍竖木桩,桩上架梁,船只便在架空在梁柱上修造。当时,赵瑜对此便叹为观止。现在马林溪对衢山船坊大感不屑,他也觉得极为正常,正如已阅尽天下美色,又怎会再看得起败柳残花。
不过光叹气没有,赵瑜道:“只要马叔你觉得这地方合适,半月之内我便能把大澳修起来,虽然肯定比不上明州船场,但千料船一级的绝对没问题。
马林溪还是摇头:“地方太小,又有港口碍事,扩展的余地不够。”他看看海上,“而且这里地势开阔,海上风浪一起,船坊必定遭殃……这船坊如此破落,我想巨浪的原因应占了多数。”他扭头对赵瑜:“二郎你前日在船场时也看到了,为防海潮海浪,虽然离海更近,但船场中开辟出来的水道都是连着大浃江,而不是大海。你这地方,把渔船修修补补倒还可以,要造战船……绝不合适!”
赵瑜皱眉,有些头痛,他问道:“那马叔你觉得什么样的地形比较合适?”
马林溪答道:“最好是潮水低,风浪小的地方。腹地要平整开阔,可以存放物质木料,建立村寨。土质要坚实,不能是沙土,否则大澳容易塌陷。还要有淡水,不然什么都做不了。此外……”他犹豫了一下,看看赵瑜,道:“地势要易守难攻,能防着被人偷袭……重要的就这几点,其他一些小事,我们自己可以想办法解决。”
‘什么叫就这几点?!’赵瑜心中苦笑,他可没想过单单一个船坊位址就这么麻烦。衢山岛就这么大,要符合所有条件,这地方确实难找。如果有足够的人手和时间,他尚可以人工开辟出个合适的地点,但现在两样都没有……巧妇难为无米炊,这事可就难办了。
赵瑜冥思苦想,马林溪的脸色也不好看。两个人沉默着。两人旁边,赵琦也在皱眉想着。
还在寨中时,赵瑜给他的命令是少说多听,没事少开口,赵琦也就听命行事。除了见马林溪时,打个招呼行个礼,就一直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当马林溪提到船场选址的条件时,他却有了点想法。赵瑜这几年主持寨中财政和庶务,平日里忙得脚不着地,不像赵琦,能带着几个护卫在岛上四处乱跑,对于衢山岛,他比赵瑜更熟悉。
“二哥……”迟疑了半天,赵琦打破了沉默。他怯生生的开口道:“我知道有个地方,好像挺合适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