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1 / 2)
后来贾家大姑娘封妃了,原本因为迎春懦弱性情有些后悔娘又高兴了起来,看来她还是没有忘了让人提携我念头。我也不去管她,想法是想法,只要她不付诸实施就行了。
后来贾家姨妈就来借银子了,说是要盖省亲别墅。
好在这回娘没有一口应下,而是说要先同我商量了再决定。
我一口就拒绝了。
爹说过,遇到亲戚来借钱打秋风事,锦上添花不做,雪中送炭可以做。
这明显就是锦上添花事情,贾家从哪里挪不出那一点儿盖园子银子?还要问我们薛家借?
我又不想巴结贾家,再说借了钱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吧?难道还能去亲戚家里讨债?
薛家银子不多,但除了良田,一百万两还是拿得出来。可我干什么要给贾家。留给自己儿子不好么?
虽娶了贾氏,我和贾家关系还是那么不咸不淡,因为结了亲家,不比从前亲戚往来,娘也去贾家去少多了。
这样就很好。
因为这事儿,迎春和贾家也疏远了好多,贾家也不怎么接迎春回娘家玩儿了。刚好她也怀孕了,娘欢欢喜喜在家里等着孙子出世,也不顾贾家那头事儿了。
迎春也自有她好处,不会因为这样事和我哭闹生分。虽然性子绵软些,嫁了我之后,倒不向着娘家,而是一心一意做薛家媳妇了。
后来长子出世,家里两个女人更是有孙有子万事足了。听说元妃省亲很是热闹奢侈,也没有功夫去看一眼。
先生年纪大了,特别想回老家看看,生怕以后再也回不去了。我向翰林院告了假,就陪着先生回了他老家渔阳。
先生到了渔阳之后就极高兴,到好多旧日地方走了走,之后就病倒了,再也没有好起来。我想他是不是之前就有了预感,所以才急着回乡,叶落归根?
先生葬在了李家族墓里,我们来时还是师徒俩,离开时却只有我自己。
但我已经不是十五岁时丧父那个孩子了,固然伤心悲痛,可是先生在家乡含笑而逝,自觉一生圆满。而且他今年已经高寿七十八了,算是喜丧了。
我打听李家族亲里有没有年幼失牯孩子,想过继给先生,让先生也能有个香火承继。我固然不会忘了先生,可是我儿孙呢?
后来找了个五岁男孩,他母亲难产死了。继母才生了个男孩,父亲和新夫人好蜜里调油,都很嫌弃他,成天打骂他。族长便把他过继到了先生这一支,做了他孙子。从此便和他亲生父亲没有关系了。我带他回了京城,放在娘身边,当成弟弟养着。
我在翰林院一混就是八年,妹夫孙桐都调回了京城,成了天子近臣,同年好友们也各有出路,我仍然安心于翰林院里。
我喜欢这份工作,时间很自由,不上朝不点卯,做是我喜欢事。空闲时间多了,我杂艺也开始长进起来。尤其是茶艺和鉴章印刻上,越来越有心得了。翰林院里白胡子学士们都喜欢到我这里喝一杯茶,哪怕是平常茶叶,用心泡就是比较好喝。他们也把我当成了接班人,如今愿意守着翰林院年轻人实在不多,即便有也是没门路,不情不愿,不比我这样高高兴兴留在这里。
王家和贾家先后倒了。舅舅突然病逝在外任上,贾家也败得很快。娘顾得了这家,顾不了那家,再说我一个翰林院五品直学士又能有什么法子。她也就丢开了手。
迎春哭了几场,也丢开了,只求我对那些没获大罪能帮就帮一点。
雪中送炭,说也就是这个时候。
王家倒没有获罪,但舅舅家不成样表哥王仁,成天惹是生非,吃喝嫖赌,被我叫人捆了,送回金陵城王家老家中,交给了王家族老们管教。之后就再不管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