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战争与和平 四(2 / 2)

加入书签

不说汉洲目前的玻璃制品仍旧处于粗陋生产阶段,即使能投放市场,那也不是普通民众所能消费的。更何况,汉洲本土依然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封锁着,暂时隔绝于南洋市场之外。

———————————

“宋老,你的书中(《天工开物》)已经有关于金属合金的描述,就是那个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说法。上面指出,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办法,其实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类似金属合金物。”齐天说道。

“而某些合金金属熔炼后,会表现的比原有任何单一金属拥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在开元城附近的铜铁矿中,富含有一种稀有金属,嗯,我把它叫锰。如果能将她提炼出来,参入钢铁当中,就可以形成一种非常坚硬的金属,我们可以称之锰钢。它的强度硬度,远远超过我们目前所知地任何金属,而且富有韧性。”

“锰?”宋应星看了看毕懋康和王徵,但两人均摇头表示没有听过。

“这个锰的金属,其形状如何?”

“目前发现地锰矿,呈块状、葡萄状、钟乳状、树枝状或土状集合体,表面光滑。半金属光泽至暗淡。颜色暗灰至铁黑色。条痕为光亮的淡黑褐色,不透明。性脆、断口光滑或呈贝壳状。”

“这种锰,参入钢铁当中,需要多少比率?”

“嗯,这需要一点一点地试验。参入量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特性。”

“你打算用这种参入锰的钢铁制造火枪上的突刺?”毕懋康问道。

“不止可以制造火枪上的突刺,而且还可以制造若干生产工具,模具,以及镗床刀口,钻头等加工工具。”齐天说道。

“齐天,你若去研修器物制造,未来成就,当不下于长庚(宋应星)呀!”毕懋康赞叹道。

“毕老谬赞了,小子岂敢与宋老相较!”齐天哪敢于宋应星相比,他所长于他人之处的不过是未来数百年的见识而已。

“我如他一般年纪时,可仍旧沉迷四书五经之中,哪知识得如此之多的百工之物。”宋应星笑着说道:“他若去研修百物,必成一大家!”

齐天连称惭愧,若非前世所学土木,涉及若干建筑材料方面的金属制造,他哪能如此敢于在几位博学老人面前卖弄知识。

鉴于军政府那边反馈,陆战队几次出外征战,都会面临短兵相接。而汉洲士兵为了行动方便,随身只配备了短刀一把。因而在与敌搏杀的时候,难免会吃亏。特别是在面对敌方长矛手的攻击时,就显得有些被动了。毕竟,在冷兵器当中,有一寸长一寸强的现实存在。

最早的刺刀出现在1640年,法国军官皮塞居将双刃直刀插入火枪枪口,以必作为火枪兵的短兵搏杀武器。

后来,在16年,法国元帅沃邦对刺刀的装置方式进行改进,将刺刀装置于枪口之外。这种刺刀被称为套筒式刺刀。如此一来,在刺刀为火枪手提供自卫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火枪的射击能力。

因此,齐天长想着给火枪装配刺刀。但以目前的钢铁制品生产这种细长形状刺刀,会在突刺物体多次后,变得比较脆裂,甚至折断。

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每个士兵多配备几把刺刀在身上,折断后,可随时更换。

但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有时耽误一秒钟,就会有无数的士兵死于敌手,而且身负多把刺刀,还会影响士兵的行动便利性。

因而,他便想着,是否可以将钢铁中添加铬或者锰,增加刺刀的强度和韧性。于是,将有关金属合金的说法提了出来,期望三位来自大明的“科学专家”能有所启发,并能弄出合适的锰钢刺刀,乃至锰钢生产工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