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郑芝龙的动摇(2 / 2)

加入书签

面对清军的三路进攻,郑芝龙不免有些举止失措。虽然他知道清军比较能打,但从未想到,自己麾下的部队在面对清军进攻时,竟然是一败涂地,不断丧师失地。要不是福建的山区地形限制了清军的大规模进攻,加之,郑军凭借火器,扼守险要关岭。说不定,清军就直接杀到福州、泉州,将他们一路赶下海了。

本以为自己据有闽粤浙三地,又有台湾、吕宋两处海外领地,水陆两师数万人马,战船千余艘,完全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位。怎么如今,这大清铁骑一来,犹如摧枯拉朽般地将他数万军马击垮逐退,尽占浙江,进逼福建、广东。

这大清,果然厉害!

不过,这大清虽然是厉害,但我郑家也不是好惹的。郑芝龙一面不断调兵遣将,加强仙霞岭和韶关防御,一面积极组织水师部队,准备击破清军缴获温台地区战船而组建的水师,确保福建广东的海上安全。

但就在今天,清军攻闽主帅博洛给他送来了一封信,信中内容无非是劝降郑芝龙,让他放弃抵抗,归顺大清。为此,清军还给郑芝龙降顺大清,罗列了许多诱人的条件,其中有一条深深地打动了他。

“今两粤未平,已令铸闽广总督印以相待。”

这对于一直想继续在东南沿海割据称雄的郑芝龙而言,无疑是有绝对的诱惑力。虽然,身后有台湾、吕宋两个海外领地,事有不遂,可随时抽身大陆,转进台吕。但是,若有机会,据有闽粤两地,谁又愿意跑到台湾、吕宋那蛮荒之地呢!

另外,去年在镇江被俘的郑鸿逵也给郑芝龙写了一封信,言之凿凿地叙说了大清是如何看重他,一旦投降后,位子、银子、女子都是大大的有,以后整个闽粤之地,也将是他们郑家世袭的领地,大清以后万里海疆的安全,也全部交给郑家负责。

郑芝龙,心动了。

然而,他的长子郑森却对此不以为然,声言,建奴狡诈,恐以妄言欺瞒父亲,待其不慎,必遭建奴反噬。

而且,还说了一番极为见地的话语:“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险设伏,收人心以固其本,兴贩各港以足其饷,选将练兵,号召不难矣。夫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离山不威,脱渊则困,愿吾父思之!”

闽粤山岭地形,足够险要,建奴难以驰骋用兵,正该我郑家据地而守,做出一番大业时机,怎可轻易降了清军呢?

被解除总兵职位的郑彩却极力劝说郑芝龙与清军就降顺事宜,进行谈判。他说,进攻赣闽边境和浙江的清军,仅仅是投降清军的汉人仆从部队,他们都已经如此骁勇善战,那么若是真八旗军兵来攻,郑军必然不能敌。

另外,清军主力正在湖北、四川等地与顺军和西军作战,想来平定流贼也是轻而易举之事。届时,腾出手的清军定然会集各路军马来攻,福建如何能抗之。

除了长子郑森坚决反对降顺清军外,还有领火器营的副将陈晖亦力主抵抗。他说,居登莱之地的齐国军伍凭借火器,在永初天子的明军配合下,数败建奴,使之不敢东向一步。

而我郑军自数年前开始编练火器营,如今部伍千余,阵法熟练,足可与建奴正面对敌。况且,我郑军除了火器营,尚有两千余“铁人军”,披坚执锐,勇不可当,更有其他精锐士卒万余,凭借闽粤有利地形,完全可与建奴一战争雄。

但郑芝龙身边幕僚汤世文却声言,虽然郑军具有山川地理之险,握数万堪战之兵,据千余战船之威,但目前清军已成席卷天下之势,大明境内几无可抗之敌,待其一一平灭各地之后,势必会举全国之力来攻闽粤。试问,以沿海一隅,如何能抗倾国之击。

同时,他还提醒郑芝龙,在海上,他们仍旧还在与荷兰人处于厮杀之中,虽略占优势,但短时间内是无法压服荷兰人,结束与他们之间的纷争。若是,在闽粤陆上与清军激战正酣之时,荷人又于海路袭杀郑军身后,恐怕连退保台吕之地,都难以实现。

郑芝龙见众人争论不止,一时间,便犹豫不决起来,未能做出定论。

国家、民族、忠诚、大义神马的都是浮云,于郑芝龙而言,只有利益,才是真正重要的。至于忠君报国,杀身成仁,这个太高尚了,咱做不到呀!

那么,对大清,我倒底是降,还是不降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