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章 C号作战(1 / 2)

加入书签

 1941年7月,日本关东军开始对活动在满洲国内的东北抗日联军展开大规模的扫荡。大战总司令为日本关东军最高指挥官山田乙三大将,此次投入日本关东军、满洲国靖安军、森林警察、铁道联队、讨伐队共计35万兵力,其中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集了75000人的兵力,对东南满地区杨靖宇领导的长白山军区实行重点“讨伐”,佳木斯日军从边境调集数个大队组成讨伐大军共25000余人,配以伪军20000人,对松花江下游地区(伪三江省)三江平原的抗联一纵实行“讨伐”,另拟新增调5万大军配合作战。调动飞机200余架,坦克120余量,作战经费高达20.5亿日元,此次作战范围之大,兵力之众,显然是一场生死的较量。

日本关东军以强大的兵力对抗联各个部队进行连续不断地“讨伐”;同时,极力强化它在城乡的法西斯统治。在城镇它们疯狂屠杀人和爱国者,摧毁抗联建立起来的抗日救国组织,严密控制人民活动;在农村它们加紧推行“集团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农户强行迁到它控制的“部落”中去,实行保甲制、连坐法;在抗联活动的区域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无人区,割断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断绝抗联部队的给养来源,加紧经济封锁、政治诱降。

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件说:“陆军为北满大作战倾注了全力。”7月22日,日军大本营下达198号、参谋总长第350号命令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攻占抗联最后的根据地黑河地区”;第二,“把活动在东北大地的抗联全歼或者驱除出去”。日本天皇的命令明确表示:“此次大战所期待的是使抗联在满洲国彻底的消失。”

孟庆山则调集野战军直属警卫师,野战军直属炮兵师,野战军直属防空师,野战军直属骑兵师,野战军四纵十一师、十二师,特战旅,装甲兵团,留守兵团(辖独立一至三师、警备第一至十五团、黑河警备司令部、孙吴警备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等部)……,计有飞机60余架,陆军15个师总兵力约20万余人。孟庆山亲自坐镇黑河省瑷珲县直接指挥。孟庆山亲自到抗联广播电台发表继起悲壮的讲话:“东北人民和东北抗日联军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东北抗日联军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北满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自日本入侵以来,抗联在经历数年艰苦作战的经历,足以证明在游击战等领域上我军的优势,然而如今打阵地战,我相信全体将士作战之勇敢无畏打退侵略者。”不过孟庆山也强调了另一个目标:“我军此次作战,将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进退为重,而在于自动地选择有利的作战地区,达成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之目的。”

于此同时孟庆山让宣传部和在各个乡村城镇地下工作人员以各种形式发出东北抗日宣言:

全东北的的父老乡亲们:自从沙俄侵占东北以来,东北地区就成日俄两个侵略者的演武场,日俄侵略军在东北大地上修铁路、建工厂,掠夺我资源,侵占我土地,杀害我人民,欺辱我妇女。日俄战争后,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大连、旅顺地区,并在南满铁路沿线搞附属地,国中之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全面侵略东北,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退出东北,三千里江山、数千万人民沦于日寇铁蹄之下,从此成了亡国奴。东北人民不甘于被侵略、被统治、被奴役,奋起抗争,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抗日运动,抗日义勇军等英烈先后奋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其英雄精神泣天地、感鬼神、与日月同辉,其业绩彪炳千秋,与白山黑水共勉!我东北野战军为了彻底消灭日伪军,收复沦陷国土、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热的父老乡亲。必将和日伪军作战到底,彻底埋葬侵略者!

看着孟庆山大张旗鼓的宣扬反日宣言,这让关东军山田乙三大将听到后十分生气,同时也怀疑孟庆山从哪里来的自信,难道他以为换了个称号就能抵挡了帝国的兵锋,还是以为靠着十几万的乌合之众就能抵抗住帝国的精锐,真是愚不可及,不过山田乙三大将在心里认为肯定是江北方面的人在背地里支持抗联和大日本帝国作对,要不然孟庆山怎么有这么强的底气来宣言,为此山田乙三命令一直潜伏在黑河的部队可以行动了。

山田乙三大将此次的作战任务定为C号作战计划,此次作战的目标是对抗联高级领导人进行刺杀,破坏抗联的后勤基地,找寻抗联布置在外围的军事分布图,以及找出江北支持抗联的真凭实据,以便能在战斗时彻底的切断抗联的外部补给。山田乙三大将不认为对方在已经与江北相邻的情况之下,不想办法从他们一个老祖宗门下的所谓兄弟党那里弄一些武器装备。

只要能抓住真凭实据,至少能在谈判中逼迫之下可恶的北极熊做出一定的让步来。就算不切断对方的外部补给渠道,也要使得他们不能如此的明目张胆。

伴随着从日本关东军本部发出的密电,本来紧张的黑河再一次陷入黑幕之中,隐藏在各处的灰老鼠悄悄的聚集起来,此次日军黑河的行动队分别由黑河宪兵队、黑河特务机关人员。

黑河宪兵队始建于1933年末,初为宪兵分队建制,隶属于齐齐哈尔宪兵队本部。1936年关东军宪兵队扩编,黑河建立了宪兵队本部,直属关东宪兵司令部,然而在去年的大战之中直接被抗联击溃,但是黑河宪兵队大多数藏于民间,无论抗联如何搜查,还是有漏网之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