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宫殿(2 / 2)

加入书签

又想:“看这座宫殿的气势,处处显露出一种神圣、庄严和威压。它的主人肯定非常有权势,甚至能够和古代的皇帝一般一言定人生死。对付这种人,一定不能忤逆他,尽力显示自己比他弱小,对他表示顺从,这才是最正确的方法。”

想好了对策,杨斌学着古人的模样向宫门深深做了一个揖,大声说道:“在下杨斌,叩见此间主人!”

话音刚落,就听“吱隆吱隆”几声,宫门打开了。

杨斌小心地抬眼瞅了瞅宫门,却见宫门内空空洞洞,不见半个人影。

杨斌等了半天,还不见有人出来,心想:“什么意思?让我自己进去?”

他缓缓往宫门口移步,打算一有异常情况,就拔腿往后跑。但直到他穿过宫门,都没有生任何意外。

杨斌舒了口气,擦了把额头上因紧张而冒出的汗水,仔细打量宫殿内的情景。他可以肯定,这座宫殿不属于中国任何一个朝代。因为在大片的建筑群中,他现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各个朝代的建筑风格。

杨斌不是建筑学家,不过作为一个文科生,他读的书比较多,也比较杂。他以前看过有关中国古典建筑的书籍,从中见过历史上有名的宫殿如秦朝的阿房宫、汉朝的长乐宫、唐朝的大明宫的复原图。至于北京的故宫,他去过好几次,对它的建筑风格自然更加了解。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次王朝更迭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乱,而旧王朝的宫殿往往在战乱中鲜有不被焚毁的。这就造成了新王朝的宫殿建筑既与前王朝一脉相承,又有自己鲜明独特风格的特色。

凭着对历史的了解,杨斌可以断言,这座宫殿绝没有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

当然,杨斌如此断言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从总体上都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而历史上的皇家宫殿,自然是这一风格最主要的承载。但眼前这座宫殿,却完完全全是由石头建筑而成,并且每一块石头都打磨得十分光滑、平整、标准。用巨石砌起的墙面几乎看不出任何接缝。以古代的石料加工技术,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难道是现代人造的?”杨斌心想。但这个猜想随即就被否定了。因为他从没有在任何媒体上看到过有关这座宫殿的报道。花力气造这么一座巨大的美轮美奂的宫殿,不用来招揽游客,难道是自己住?杨斌绝不相信现代人会做这等傻事。

杨斌望向宫殿群最高处,现位于山顶的宫殿群中最大的一座大殿的石料的光泽和其他建筑截然不同,洁白如雪,透出温润的光泽。这种光泽的石头,杨斌以往只在珠宝店看见过——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脂玉。

如果那座大殿真的是用羊脂玉造的,那可真是绝大的浪费啊!要知道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开,现存的玉矿早已枯竭,市面上出售的羊脂玉,小小一块动辄就要上万元。以此推想,没有哪个人能够有财力用这么多、这么大块的羊脂玉建造这么宏伟的一座大殿。哪怕是政府使用举国之力也没有可能完成。

“何况真的被人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羊脂玉,恐怕早就被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人给拆散强光了。哪能保存得如此完好?”深知中国人劣根性的杨斌不由想道。

也许是为了解开谜团,也许是被巨大的玉石宫殿吸引,杨斌前进的度骤然加快了。虽然他功力大进,又身负轻功,依然跑了好久才到达山顶。

“老话说得没错,真的是望山跑死马啊!”杨斌擦了把汗,心想。回过头看山脚,杨斌几乎要昏厥,以他如今能够在一百米外看清一只苍蝇翅膀纹路的视力,看山脚的树木,也只能看到绿油油一个点而已。

“这座山得有多高呀?”杨斌心想,“建造这座宫殿的难道是天神吗?我难道来到了天宫?”

再看眼前的玉石宫殿,比在山脚看更加的高大宏伟,一扇门就有二十层楼高。看它的占地面积,几乎和山脚的广场相当。为了抬头看到屋檐,杨斌几乎把脖子折断。

杨斌有些哆嗦地靠近宫殿的大门,用手轻轻抚摸。

“没错!这色泽,这触感,真的是羊脂玉!”杨斌心想。

还未等杨斌把满腔的兴奋与惊愕化作气流从口中宣泄出来,被杨斌触碰的大门突然无声无息地自己打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