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买厂(2 / 2)

加入书签

接着,他又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冒昧的问一下杨老先生,经过改进后的成本是多少?”

杨四笑道:“在研究了药方之后,老夫现,原本的丹药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因为原本的药方过于追求功效,所以使用了几味极为昂贵的高品质草药。但杨先生说了,我们这药是要大量提供市场的,功效可以适当降低,所以老夫把其中一些药物改了一下,用相对便宜的同类药物代替。如药方中有百年雪莲一项,全国一年也现不了几株。老夫就把它换成了普通雪莲,那样的话,价格就极为便宜,而且货源充足,要多少有多少。这样算下来,一颗丹药在原材料上的成本只有一百块不到。”

“那药效怎么样?会不会因为改变了药方使得这药完全没有效用,甚至产生副作用?”周珩又问。

“药效会降低是肯定的,但不会有副作用。”杨四否定了周珩的担心。

“降低到什么程度?”

“第一次服用后效果最好,肤质会有极大的改善。但此后需要每周服用一颗,否则很快就会恢复到第一次服用前的状态。而不是像原来的配方那样能够保持一年以上的的效果。”

听到这个回答,周珩终于放下了心来。他笑道:“这样最好。这种药丸的消费对象应该以中等收入为主,如果售价太高,恐怕没多少人肯买。现在原材料只要一百块,算上人工和其它开支,每一枚药丸的成本不会过两百。那咱们给这药丸定下每一枚五百块的售价,应该能够吸引很多白领阶层女性。这样,咱们就赚翻了!”

周珩越说越兴奋,两眼直冒金光。而杨四却在心中暗骂:“想法和杨斌居然一模一样,真是个奸商!”

等周珩兴奋完了,杨斌对周珩说道:“先不要做美梦了!咱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厂房还没有找到呢!”

周珩不在乎地说道:“这个不用担心,我已经打听清楚了,咱们市里的第四制药厂因为经营不善要改制,我可以动用我们周家的关系,让市委领导把这家厂卖给咱们。”

“要花多少钱?”杨斌问道。

“钱倒不是大问题,只要把上面喂足了,哪怕是免费把厂给我们都行。我们只要做点手脚把药厂的资产给他算成负资产就行。倒是厂里的工人比较难办。”

“怎么?”

“之前曾经有好几个老板想要买下这个厂,但工人都反对,还上访、闹事,结果最后都不了了之。”

“他们为什么反对?”

“那几个老板都是搞房地产的,他们买厂只是看中了那块地,打算把厂房拆了建小区。工人们觉得厂子买了自己日后没有保障,所以就反对。”

“这家厂在三年前已经停工了,厂里的工人也已经有两年没有拿到过工资。曾经有好几个老板先后想要买下这个厂的地皮搞房地产。可每次都因为厂里工人闹事,最后都不了了之。”

听到这里,杨斌明白了。这家厂里的工人显然是不希望药厂被转做别的用途,这样,他们这些在药厂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人才有希望在熟悉的岗位上继续工作下去,不会沦落到下岗的地步。

杨斌曾经见过很多因为企业在改制后而下岗的工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四五十岁了,为企业奉献了半辈子,可到头来却在改制中像甩包袱一样被抛弃。因为年纪大了,出去找不到工作,又没有其它谋生的技能,只能在家以微薄的下岗工资度日。最惨的是那些双职工家庭,夫妇两人同时下岗,一个月的收入合起来连五百块都不到,却要维持基本的生计,还要缴纳小孩子的学费,连顿肉都吃不起,日子过得无比艰辛。

杨斌曾经听他母亲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他母亲的厂里就有一个下岗女工,因为孩子很久没有吃到过荤腥,吵着要吃肉,女工没有办法,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便冒险去菜市场偷肉,结果被人抓住,当众教训了一通。女工想不开,一方面觉得羞愧难当,没脸见人,另一方面又感到生活已经没有了希望,一时想不开,便花光了所有的钱,买下了好几斤肉回去,给全家做了一顿放了老鼠药的红烧肉……

杨斌记得母亲在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眼中闪着泪花,说道:“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政府要改制,咱们老百姓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听天由命了。”

想到这里,杨斌当即下了个决定,他对周珩说道:“你在买厂的时候,和工人们说,咱们的厂需要大量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不会把他们赶回家。让他们放心。”

周珩闻言大惊,他立刻反对道:“这样可不符合惯例啊!这些人都是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工人了,按照有关规定工资可不低!我们完全可以换一批年轻人来代替他们的工作,这样人力成本会低很多啊!”

听到周珩这没有良心的盘算,杨斌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连杨四也听不过去了,眼神很凶恶地看着他。

见到两人都反对,周珩没有办法,只能说道:“好!好!好!你是老板,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接下来,三人又商量了一下需要采购的设备和其它有关问题后,就分头去处理自己负责的一块工作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