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初收皇权 (四)(1 / 2)

加入书签

 在众人呼喊的万岁声中,唐汉明似乎真的已经君临天下的兴奋起来,这也正是让一个正常男人血液沸腾、豪情万丈的原动力。

权力——世间没有任何事务可以比拟的,当上帝创造这个词汇的时候可能就已经预测到了它在历史的长河里会让多少人为之折腰甚至献出生命。

而金钱和美色只能是它永恒的附带品。二十一世纪的唐汉明是这么认为的。更为幸运的是,他现在是皇帝,而不是一般的贩夫走卒或是普通的什么芸芸众生。这种一声令下、万人山呼的情景是血统和法统的延续,跟自身的努力没啥大关系,然而在自己的计划里,绝对不可或缺。

当然,这些能使人骤然高官厚禄又能让人脑袋随时落地的权力不仅包含简单的赏罚,更是集一切阴谋权术精华于一体的,比如在中国久盛不衰的帝王权术。可笑的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能用这类方法将人才聚集,国运转变。只会嘴上喊喊自由民主的愤青,在这种环境里只有死路一条。

“恩,再赏玉贵一柄倭刀,玉贵,你也兼着朕的御前护卫吧,也让你的功夫学有所长。”唐汉明眼见崔玉贵羡慕的眼神道。

“不用谢恩了,玉贵到殿外看着,任何人不得靠近!”

“喳!”崔玉贵接刀跪倒掩不住满心欢喜退出了。

“王商,把玉贵送上来的册子给他们瞧瞧。”唐汉明扫视着众人“直说了吧,今儿朕叫你们来不只是因为封赏你们,现在太后驾崩,朕刚亲政,有些人就认为主少国疑,想着大干一场呢!你们几个都是朕的心腹!你们怎么想?”

“这……”毓贤迅速翻了翻崔玉贵密查的慈禧太后和李莲英的私产笔记,面色阴沉的地传给世续,回奏:“奴才以为,现今一是必须保护好皇上,让‘有些人’无机可乘,二是太后大丧,内外臣工都在宁寿宫侍候,难免鱼龙混杂,应严密防范,三是”毓贤小心翼翼的斟酌着词句

“奴才刚才看了崔公公进程的密档不胜惊骇,现今国库内库皆空虚少存,可大行皇太后和李总管的私产竟有万万两之巨!奴才以为万岁应即刻下旨收归库藏,用于国事。恭请皇上圣裁。”

唐汉明欣慰的看了眼毓贤,毓贤虽然也是在内务府“熏陶”了多少年的满人,但他总能从细微之处着眼于大局,善于体会“圣意”又不直接触犯皇室最根本的利益。

“奴才附议,内务府为大行皇太后丧礼预备的随葬珍宝不加内廷和王公亲贵所献就已达几千万,大丧经费经一再加增超过五百万两,而户部就剩下四百万两存银了。请皇上明察!”布尔经阿看完密档也满脸严肃的说。

“恩,王商记着:你亲自从养心殿选四十个忠心的太监去宁寿宫侍候,每个亲王身边派四个,吃饭、喝水、如厕要一步不离地侍候,亲王以下由你分配,有什么事立刻奏报!”

“喳!”

“布尔经阿,你在内务府找些你和毓贤的手下派到宁寿宫去,严密监视内务府和所有治丧大臣,有事立即奏报!”

“喳!”

“瑞恩,你带三十名大内侍卫严守宁寿门,严密勘察大臣们的一举一动!如有异动,马上禀报!”

“喳!”

“荣浩,朕已下旨着你阿玛立即回京接任九门提督步军统领,你就在朕身边侍候把养心殿的侍卫管起来,非奉朕旨意,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养心门。”

“啊?奴才谢皇上荣恩!”荣浩一边抹泪一边叩头,激动得再也说不出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