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借力打力(二)密使1(2 / 2)

加入书签

“臣附议。李中堂多年编练新军、振兴洋务,怎么在日本小邦面前就软了呢?”翁同和略带嘲讽的说。

“翁师傅对圣贤之道、章句小楷自是精通得很,”李鸿章微笑着捻着胡须,“然琉球虽是属国,可毕竟不是我国领土,日本悍然出兵已经违反国际公法,彼曲我直,英美调停必会帮我说话,和平解决最佳。倭寇环视华夏久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大增,我如冒然出兵,给以倭寇口实,一旦决裂我国并无必胜把握,再者,我**队用之于内尚可,如跟洋人作战,现今并没有这个实力。皇上,您说呢”李鸿章把球踢给了唐汉明,想试试这个十一岁的天子的能力见识,难不成真有天降奇才?这位长于妇人之手的光绪皇帝还能有圣祖康熙皇帝那般能耐?

李鸿章想错了,唐汉明不是康熙,却比康熙更英武。

翁同和看唐汉明对自己冷笑了两声,心中一凉,作为帝师,他对皇帝的心思却越来越摸不透。往常皇帝经常捋他的长胡子,围着他大笑着欢蹦乱跳,自己握着皇帝小手一笔一划的描红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一转眼,皇帝变了。

近几日,翁同和感到皇帝对自己比往常更尊敬,但那亲情般的亲近却荡然无存。

雄鹰终究要飞上九天的。

“李中堂,翁师傅说的都有道理。可你们想,倭寇为什么会在这时候敢派兵侵入琉球妄图收取?正因我与俄新疆事不睦,慈禧皇太后大丧,朝中大事迭出,日人必是看准机会,狐假虎威,趁人之危,率先发难。然我与俄罗斯之事为重,琉球之事为轻,一旦我与俄订约,日本必定无势可借。利用外交途径解决最好,但是”

唐汉明猛地睁大眼看着李鸿章:“求人不如求己,外交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实力不对等,一切都是虚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李中堂说呢?”

“这……皇上所言极是。只是如果派兵,臣担心……”李鸿章觉得这哪是个十一岁的孩子,分明就像……

“翁师傅,把闽浙总督何如璋的奏折拿来朕看。”唐汉明心中有数,李鸿章并不是畏敌如虎,全局性的考虑,确实不宜大举出兵,但是,对付日本这类阴险狡诈却又深知我国情的国家,必须在中俄条约签订之前先震慑住日本,让其不敢轻举妄动。至于琉球,在唐汉明心中早就是中国领土了。

打开奏折,唐汉明越发觉得做过驻日公使的何如璋的见解精辟入里:“日人志在灭球,以阻贡发端,臣与日本当局论理数月,彼一味恃蛮,置之不答,甚至发令琉球改县,其轻视我国无理已极,义难坐视,今乘其国势未定,兵力未足,急与争衡,犹尚可及。若为息事,隐忍迁就,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必掠朝鲜。虽让一琉球,未见其果能息事也。为今之计:上者,一面kang议,—面出兵舰责贡于球,以示日人,我之必争,彼将气慑,而球可全;其次,约球抗日,日若攻球,我出师相助,日将力屈,而球可全;又次,则援公法,请求各国公使评判,自古无许灭人国之公法,日孤理屈,球亦可全。三者择一而行,其效果虽然不同,决不至无效,即使无效,亦不过弃一琉球,决不至开边衅;即使寻衅,亦可罢斥使臣。仍不能解,是彼蓄意寻隙,益知非让一球所能息事,何为先自示弱,举附庸之土地和人民以资敌耶?恭请皇上圣裁。”

“恩,何如璋有见识,朝廷绝不能先示弱于日本。哦,他怎么没来京参加太后万寿庆典?”

“启奏皇上,早在一个月前日本既有出兵迹象,因太后寿典是喜事,并没有上奏天听。是恭王爷担心福建沿海有变,所以特许何如璋不必来京。”翁同和看着脸色平静的皇帝道。

这个奕也太擅权跋扈,这么大的事竟敢不上奏,把持军机处还敢矫诏!唐汉明这些日子并没听死了的慈禧太后说起此事,原来是奕自己做主处理留下的隐患!<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