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暗夜脚步声(三)重逢3(1 / 2)

加入书签

 极端**的清朝跟历代王朝的文书制度大有不同,明朝以前的皇帝圣旨、诏书全部由内阁或者中书省代拟,皇帝画押后还得有宰相的副署才可发布。清朝入关,制度大变,尤其是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可不经任何手续、过程随意发布谕旨,军机处只是根据皇帝的意思承旨述旨毫无赞划、襄理之权,这还不算,皇帝担心年深日久军机处“大权在握”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除了给军机处设定了种种限制条款之外,还把国家最高命令权极端保密,无限收揽掌握在自己手里。

按规矩,内阁发布的上谕用黄榜、军机处一般承旨的廷寄用折本,还有制度和格式礼仪上的种种限制,而且除了皇帝,那些承旨的大学士、军机大臣很清楚皇帝旨意的内容,作为以神秘主义统治华夏的清代皇帝想出了一招:就是勤奋!所有能自己写的和不能由外人知的旨意全部自己动手,写好密封后再交由军机处发出,军机处绝对不得偷看泄露,如此除了皇帝本人和接旨人任何人都不知道谕旨里的内容。皇帝,无论在任何纸张上用任何格式文本,只要亲笔写了命令就是“朱谕”,用于交代臣下办理一切机密要务,包括皇太后在内任何人不能用“朱谕”发布命令,除了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行使,还因为它不受任何格式的约束,而且这种命令级别程度高于一切公开发表的文件,所有接到命令的人必须无条件按旨意行事,否则就是违诏和抗旨!这是跟雍正皇帝创立的“密折”制度共同统治臣下的不二法宝,也是唐汉明一直对清朝**集权的“创新成果”比较满意的一点,曾纪泽和吴长庆等人在处理琉球事件时接到过这种的朱谕,同样军机大臣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内容,防止了消息的泄露。

这种制度在《大清会典》里并无明文记述,但只要是大清的官员,心里无不对此清楚的很:内阁是放屁、军机要留意、朱谕不是大吉就是大喜。意思是内阁发布的命令如同放屁一样不值一文;军机处发布的廷寄一般虽然是皇帝的意思,但皇帝出于对最高统治权的敏感和防止泄密绝不会让承旨的军机大臣知道所有的事,得留意皇帝的真实意思;而一旦接到皇帝亲笔朱谕交办的绝密事务,办好了升官受赏大利大吉,办不好您就等着“大喜”吧(刑部在处决死囚前都对着犯人喊“您大喜了”)。

所以潜规则的源头很不幸正是天子本人。

想了想还是有些不安的荣禄探询的看了看曾纪泽,曾纪泽也是一头雾水的说:“既是皇上的朱谕,还有贤侄亲自跑一趟,仲华兄还是赶紧遵旨吧。”

“奴才谨尊谕旨!”双手举着叩了头。荣禄站起身吩咐

“德福,你拿我的令箭到城北关帝庙叫醒多隆阿带的那一标人马,交给瑞恩和荣浩。儿子,现在不是父子叙亲情的时候,你既然身负保卫皇上的重任,皇上又对咱们爷俩恩深似海,还不赶紧去办差!以后见面的日子有的是!快去!”荣禄脸拉得老长,口气却异常温馨。

“是!儿子去了。请阿玛放心!世叔,告辞!”说着瑞恩、荣浩跟着德福匆匆离去,一时空静的屋子让荣禄觉得脚软心虚,茫然的看了眼也是脸色不安的曾纪泽。他们不敢想、也不敢说什么……

桌上的雕花自鸣钟“咣咣咣”一鼓作气的打了足有十来下才归于平静。

深夜的紫禁城本来就暗沉沉压抑的人恐惧,连接着大喜大丧,一会儿满城红黄,一会儿满城惨白让在大内侍候了多年的侍卫们都觉得光怪陆离。

子时二刻,禁城里安静的出奇,万籁俱静,绝大多数人都在睡梦里做着高兴或是悲伤的事情,毫不顾忌外面北风猛烈的呜呜作响,各宫殿铺陈的白帆、白帘和白色的牌坊林立,哗啦啦像是有什么人用手抚摸着它们,仔细听,风声中仿佛还带着隐隐的不知是哭泣还是大笑的声音,远远近近四处流窜,在亭台楼阁间流连不舍。猛抬头,星月无光、死沉沉的天空死沉沉的城。

连平日里敲邦子的声音也不知是不是太监偷懒都没了声息,只有风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