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暗云袭来10(1 / 2)

加入书签

 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虽说满汉蒙一家,满人自从占有华夏,一直待蒙古人比汉人实际上亲近的多。。什么满汉一家,那只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

况且从世祖顺治皇帝以来,孝庄文皇太后主持了几次迎娶科尔沁蒙古的皇后嫔妃,大肆推恩东蒙古诸旗。圣祖康熙皇帝以后,除了同治皇帝的阿鲁特氏,虽说再没有蒙古皇后,但**的蒙古嫔妃还是占了很大比例。正因如此,在平三藩、剿杀准噶尔、对抗俄罗斯和平回部等历次战争中,科尔沁诸旗都是坚定不移的站在朝廷和爱新觉罗氏一边。但同时,清朝的列位祖宗对这个骁勇的民族和这支强大的力量也是又爱又惧。生怕这支成吉思汗的后代生了异心,对大清和爱新觉罗的天下不利。所以不仅将东蒙古诸旗化整为零,还对新疆和漠北、漠西蒙古亲近有加,分而治之。所幸二百年来没有太大的变故。

但作为宗人府左宗正的礼亲王世铎应该很清楚近枝宗室亲贵不得与外藩王公擅自来往的祖制。这其中……

是不是该给小皇帝提个醒呢?

“启禀王爷,李中堂前来拜访!”家人来报。

“快请!你下去吧。”挥手让管家双喜退下,奕整了整衣冠,少顷,见李鸿章高高的个子出现在仪门内。

“臣李鸿章请王爷福安!”李鸿章打了个千儿刚要下跪就被奕一把拽起。

“少荃,还给我闹这些个虚礼儿。坐吧,上茶!”

李鸿章倒是不拿捏,稳当的坐了下首。刚端茶抿了一口就听奕淡淡的问:“少荃,去过醇王府了?”

李鸿章心中有数:“回王爷,臣昨天来拜,王爷正安睡着,所以臣去了醇王府和礼王府请了安,见那里人太多,就回去了。”

“哦。”奕怅然一笑,“去那里走走也是该当的,我们都是至亲兄弟,不要显得生分了。”

“王爷所说甚是。臣以为皇室一体才是社稷之福,不过,臣在礼亲王府见到几个科尔沁东蒙古王爷,看来礼王爷也是忙得紧。”李鸿章拿出盒雪茄,双手递给奕一根,若有所指的提醒。

“恩,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庚申事变那年,京师被英法联军占据,先皇北狩热河避暑山庄。文宗显皇帝担心英法夷人跟随,调东蒙古诸旗四万骑兵严守古北口,后来合约签订,先帝和慈禧皇太后为了加恩东蒙古诸旗,特将睿亲王仁寿的女儿和礼亲王世铎的胞妹赐婚给了图什图汗、达尔汗为王妃,还厚赏了他们。所以这两位有蒙古外藩亲戚,来往频繁也不足为怪。”

奕娓娓道来,李鸿章是什么人?精明到极点的一品大员,什么话听不出来?奕叙家常一样的诉说立即让他的担心又加重了一层。不过既然奕不说破,他也就心照不宣了。

在奕看来,李鸿章再怎么说也是汉臣,皇室里的恩恩怨怨最好少让这些汉人知道的好。

“哦,少荃,你来不仅仅是为辞行吧。”

“王爷圣明。大丧期间说话不便,想是王爷早就知道了。皇上在大丧期间出奇兵一举收服了琉球,还把新疆的谈判停了,逼得沙皇派人到了北京想重开谈判,日本外务卿井上馨也到了京师。您去东陵主持奉安大典一月有余还不清楚,皇上特派总理衙门大臣曾纪泽跟俄国dai理外交大臣吉尔斯谈判新疆问题,本来皇上让臣参赞顾问,但北洋水师基地工程开工,臣得早些回去,因此皇上特意让臣来请王爷出山顾问参赞此大事,王爷意下如何?”李鸿章把“特意”两字咬得很重。

“是嘛,”奕拉下了脸,“少荃,近几日我身上不好,朝中的事多日没见,又无职无权,都生疏了。我看你还是去问问翁同和、李鸿藻,他们现今管着总理衙门和军机处事务,左宗棠也可以。”

“您言重了!王爷,皇上亲政是母后皇太后的懿旨。皇上虽小可睿智好学,努力上进。您是皇叔又掌管军机处和总署多年,经验丰富,治国有术。皇上断然不会放着国之贤者在一旁,重用那几个道学腐儒。二是别说俄国,李鸿藻和翁同和连日本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指望他俩决策如此军国大政?!曾劼刚疾病缠身经常吐血,王爷能看着不管?最重要的一点,自庚申之变以后,王爷的名号在西洋东洋各国外交界是如雷贯耳!各国公使和大使必然会给王爷几分面子,如此大事可成。左中堂带兵有术,可他自己说了外交非他所长。皇上正因为知道王爷身体欠佳,只是请您幕后顾问参赞大计。具体的事由曾劼刚和总理衙门的人去做,不会影响王爷修养。”李鸿章半是劝说半是公正的婉转建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