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的起点6(1 / 2)

加入书签

 “美丽国工程师已经把所有的设计施工图纸完成,盛宣怀也奉旨在广西、云南、贵州招募了十万民工。只是现在有几个问题尚待朝廷解决。”

“什么问题?”

“一个是运输问题,大清轮船招商局的航运能力薄弱,万吨以上的船只只有五六艘,江南制造总局正在赶制,只是时间拖延久了。假若租用美丽国的航船,运输路程太远,花费甚巨。一吨钢材从美丽国运到大清我们所付出的价格比以前高了4倍有余!豆腐卖成了猪肉钱,这个帐不太划算。

云贵广西等地山势险峻、崎岖难行加之毒虫瘴气严重,施工人员大肆减员。这个臣等已经命户部发银在内地购买药材运上去了,只是运费比药价还高。

户部阎丹初已经为第一期工程拨付了300万两银子,包括招工、材料和美丽国工程师及技术人员的薪俸。现在第一期工程才刚刚开始。据全部预算,整个工程需要耗银950万两才能完工……”

正说着,门外赵烈文、彭玉麟、荣禄、毓贤等来了。

唐汉明没让几人行礼便赐了座。李鸿章介绍完铁路情形,咂摸着嘴像是含了一颗苦橄榄。明摆着全国新政肇始,就是建铁路也得在京师和上海等地先展开。这么费工费料的从云贵开始修筑皇帝这个心思也太难琢磨了。

唐汉明微笑着问:“左中堂,你西征时期那个备办药材的胡雪岩还在杭州?”

左宗棠陡起惊觉,当年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可是帮了他的大忙,自己也为胡雪岩向朝廷请了二品红顶子和黄马褂,为此很是风光了几年。但后来因李鸿章为打击左宗棠参劾胡雪岩导致胡庆余堂一蹶不振,现今这桩公案过去了好久,怎么皇帝忽巴拉想起这个了?

唐汉明的跳跃性思维确实活跃。“那个胡雪岩厉害,在经营商很有办法。这么着,你写封信告诉他,朕给他投资,让他建立帝国药业集团。还是官股商办制度。崇厚,你立即把手续办好。朕想着凭他的能力,这个不难。”

“臣等遵旨!”

“皇上此计甚妙。如此一来,今后我国无论兴修大工还是战事,后勤医药算是不必临时抱佛脚了”赵烈文意味深长的道出了皇帝的心意。

“恩,汉阳铁厂那边也要加紧生产,今后帝国所有的大型工程和军事活动都要使用帝国自己的钢材和医药,采取政府向商家订货政策。这样既可以保证国货品牌又能刺激经济发展,何乐不为?咱们办新政办的有些人就认外国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甚是可恶。”

李鸿章跟了一句:“美丽国的钢铁……”

“这件事这么办。滇贵铁路和桂南铁路必须在3年内修好!这不是省钱费钱的事,恩,汤生、崇厚你们立即给卡内基发电,大体内容,钢材价格可以提高三成,但他们必须保证把钢材运输来华。盛宣怀专任督办铁路大臣,朝廷下文向汉阳铁厂和帝国药业集团订购钢材和药品,汉阳铁厂出产少可以少定。新政之新就是既要办事又要保护、支持帝国新政成果。铁路花费户部不必管了,毓贤,从大内账上划出700万银子给盛宣怀专用。朝廷各部一定配合处理好这件大事。”

辜鸿铭指挥着侍从们上了茶。便继续坐在下首为御前会议做记录。

喝了半杯茶,唐汉明缓缓道:“今天来就是想先听听众卿在新政上还有什么见解和方案。大家放开说嘛。咱们必须制定一个对于整个国家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方案。除了制度上的还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要考虑进去。”

“臣先说说吏部,”李鸿章看了看正襟危坐的其他军机大臣。

见唐汉明点头,李鸿章沉稳的道:“去岁维新改革至今,吏部共罢黜年老、贪污不法、不学无术的司道一级官员1800多人,更换府县一级官员700多人,并奉旨制定颁布文官考试令与任用令,不过朝廷中枢机构依然缺员,大部分九卿一级的官吏都奉旨去修书馆效力,剩下各部院尚缺650余人,臣已经跟礼部尚书张之洞议过了,明年会试大典时再从学子们中间选拔一些,臣一定严守宁缺毋滥的原则。

各地的道台以下各官员现在在朝廷开办的新政学院轮训,至明年春天就能全部结业。在这方面臣倒是不担心,大清四万万人里人才还不有的是?只是有些正途出身的少些。东边沿海各省的官员已全部轮训上岗,对于新政的开展执行,臣以为明年开始会有更大的进步。臣还有个建议,现在的军机大臣与各部院尚书大都是各地督抚上来的,可否让大家公推一些民间志士为国效力?当然,推荐后还要请皇上侧试,合格留用,不合格者赏银还乡就是了,如此也会给各省民间人士彰显皇上任人唯贤的圣德。”

“李中堂老成谋国!”唐汉明不由赞了一句。

“陛下,少荃此计甚为妥当,有些智能志士不愿为官或是参加考试,自然有清高的一面,然倘若陛下请来这些人,近则可以为新政增加实力,万一赏银还乡也让民众知道皇上礼亲贤才的决心。”赵烈文不失时机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这个好说,就由军机处下一道明诏,宣讲此意,让帝国日报也开专栏宣传。你们各人上一道奏折举荐。”

阎敬铭因近来办理政事顺利,因此黑红的脸膛胖了些,精神矍铄:“皇上,各地的内陆关和税务官员是臣与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选任后派出去的,至今8个多月,看起来成效不错。去年至今国库收入1亿2千7百多万两,比往年多了三成以上,不过花钱的地方也不少,臣严格督率着下头和各地布政使把库银理清封存,原先各省拖欠的库银还有900多万等明年还上。就是那些个被抓进京里的原地方大员,大部分抄家抵债,有些也是还债还的倾家荡产没偿还能力。臣与司法部的沈家本尚书商议,这些人是否可以遣返还乡了。不的朝廷还得拿出钱供他们吃穿,不划算。”

说着自己先笑了,唐汉明仰头想想原先作威作福的官老爷们在户部、司法部里等着吃囚饭的模样也不由笑了:“可以,朝廷也不能白养活他们,你跟沈家本甄别一下,大部分放回去吧,不怕赖账的狗熊就怕讨账的英雄,你阎敬铭都说他们没钱了,可见真是没钱还了。不过军机处要给各省下一道指令,嗣后各地对这些大员严加看管,朕担心他们又生出什么异样的心思,对朝廷不利。”

“是,臣作为审计大臣前些日子与李中堂、赵先生等合拟了一个革新二年朝廷财政预算。有些公共开支还没算好,这是初稿,请皇上御览”

唐汉明接过本奏折细细打量:革新二年朝廷财政预算

中央各部院行政开支:280万元

各行省行政开支:300万元

帝国官员薪俸开支:400万元

中央及各省教育开支并补助:1200万元

中央及各省卫生医疗开支并补助金:750万元

国家重工业投资:750万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