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暂时安宁3(1 / 2)

加入书签

 “什么事?太妃,有事请讲!”唐汉明夹了一筷羊羔肉放进慈安面前的金盘里。()

“是啊,瑜妃,有事就说。”慈安笑盈盈说道。

“皇上,我和珣妃、瑨妃最近在看德国人出版的《女性教育》,说……说如果一个德国家庭中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在同等情况下德国人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教育女孩子‘因为德国人深知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男孩子只能教育一个人而已,而教育女孩子则是培养一个伟大的民族’。所以……珣妃姐姐,还是你说吧。”

珣妃阿鲁特氏是同治帝孝哲毅皇后的亲姑姑,但年龄却小得多,蒙古八旗出身的她平日里心直口快,慈禧太后因其侄女对其极为冷落。

“皇上,瑜妃妹妹的意思是想请您在全国大办女学振兴教育,但本朝家法内廷人等不得干政,所以不敢说出口,怕您怪罪。”

“好!诸位太妃这个建议提得实在好!上回辜鸿铭也说过这句话,朕最近忙着军务没顾上,皇额娘,您几位办学都办出经验来了。作为国家一分子,每个人都应当为国家强盛复兴出谋划策!朕会指示军机处的人拟定一个章程,你们说的对,一个人的成长与一个国家的成长孰重孰轻必须分清楚。呵呵,王商,传旨,皇太妃们每月的例银从200元增加到800元,不走内务部的账单,从养心殿直接发给!今后诸位皇贵妃和皇额娘对国家发展进步有何良策尽管说嘛,好的朕自然处理,只是别让外人知道是几位提议的就好呵呵。朕敬三位太妃一杯!”

气氛被唐汉明这样一说立即活跃起来。自上而下的改革就是有一个这样的好处,所有新的政策会比较容易的为社会各阶层理解接受,毕竟皇室代表了全国最高贵的家族。

瑜妃几人谈笑着说完自己大致的想法,唐汉明交口称赞,然后有些庄重的话锋一转对慈安说:“皇额娘,朕有件事要请示皇额娘的意思。”

“外头的大事你自己裁夺着办理,别什么事情都跟我说,近年来这么些新名词我都记不住呵呵。说说吧。”

“是!儿臣想明年元旦日下诏改……改国号……但是……”

“改国号?!”瑜妃惊呼,她立即意识到自己失态闭上嘴巴。

“是,想我满洲统御华夏,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才造成许许多多汉人反叛,其实最近翁师傅他们考证,我满洲上溯至金朝再上溯于大唐,叫渤海郡国,也是华夏子孙呢,为正法统,所以朕想……”

“皇儿”慈安太后一脸肃容:“额娘告诉你,孩子,你以前那些个改变国事,满汉合一的国策我都支持!你先别急着劝我,额娘虽然老了,却知道没有国哪里来的家这个道理。《石头记》上说得好,看看咱们满洲赫赫扬扬二百多年,气数已尽了。虽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对于黎民百姓却是一场得不偿失的大难。本来我们满洲就是在关外因明末中原混乱才具有天下。这个国家既是咱们一家人的又不是,所以,额娘支持你,不然百年后史书上怎么记载咱们娘俩儿?末代之君还是亡国之后?在这一点上,你比你皇阿玛和皇兄走的都远,但都对!”

“皇额娘!”唐汉明激动得两眼含泪:“儿臣确实要用皇额娘的名义改变国号,但国体一切不便,儿臣会让皇额娘、哦还有诸位皇太妃们一定看到我国四海升平万民安乐!”

“那皇额娘就知足了!来,咱们一家人举杯,既是一家人瑜妃,你们记住,今后更得支持皇帝的国策,咱们不帮他谁帮他?”

“臣妾谨记在心!”

唐汉明高兴地又把教育兴国等等国策深入浅出的跟她们详细解说了,更喜得众位内廷后妃合掌念佛,原以为自己教授几个学生就是皇帝让她们小小不然的有个事情做,没想到会对新政有这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几个人都有些莫名的自豪和满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