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圣诞节攻势3(1 / 2)

加入书签

 清末战争中不为人所知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后勤保障意识太差,所有部队全是就地筹粮筹饷,根本没有任何的后勤部门及医疗单位、固定兵站,交通设施又非常原始,一旦遇到强敌或者恶劣天气,军队非正常减员十分严重影响士气,才屡屡造成军兵人数上超过敌军数倍甚至十几倍的情况下大败而逃,明摆着,连饭都吃不饱,谁给你卖命?!可惜手执洋枪洋炮的近代军事指挥官很少能注意到这一点,单单那些外洋进口的枪炮的使用、维护就能让百分之九十九的文盲、农民组成的传统军队头疼不已,谁还管什么后勤?

所以光绪皇帝为保证后勤供应,一面令加紧铁路施工,一面密令刚刚从国防大学肄业的十几名青年军官全方位负责后勤、医疗。()刚成立不久的帝国药业集团主席胡雪岩为感谢新政府支持,振臂一呼,大大小小的药行同仁秘密筹集了一大批专为行军作战使用的药材与纱布、医疗器械业已运到南宁,只是远在北京的光绪到底明白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新旧军队一起作战的方式可能会造成的严重问题(大部分带兵将领都是湘淮旧军统领,只有中下级军官受到过短期的轮训),立即密令善于理政搞后勤的广西布政使徐延旭总办大军后勤事务。

中越边境的百姓们惊奇的发觉数日之内,绵延十数里大大小小的军营旌旗蔽日煞是雄壮,与原先不一样,这些士兵们个个精神饱满纪律严明。连上街买东西都给钱了。

午夜,晓星残月。十几匹战马从越南山西省疾驶而入镇南关。守关的士兵验了牌子立即带来人通过刀枪林立的兵士,进入中军大营。

来人身穿紫缎团花战袍腰围玉带头戴战盔身披大裘,不知道的还以为遇上了大明的将军,他就是黑旗军统领,越南的三宣副提督刘永福。

中军大帐外,60名人高马大身背快枪的兵士冷冷注视着来人。

刘永福毫不在意大步进帐,大帐里鸦雀无声静的有些怕人,正坐上没人,一群踩着高筒皮靴中青年军官围着个硕大的沙盘沉默不语,只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端着茶杯正与年轻英武的镇南左副将军岑春煊、右副将军多隆阿谈着什么,剩下一大批都不认识。

“哦,刘将军来了!你们先停一下!”身材既不高挺又不魁梧的老人颇有风度的一拱手代替了军礼,这对于还不是帝国将领的刘永福显得很合适。

“刘将军!”众人参差不齐的声音让刘永福不免惊诧,自己可是“外逃”的土匪,怎么一下子成了座上客?

“不敢!早闻冯老将军威名远播。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小将接书信和贵国皇帝的密旨前来商议军情。所以……”猛地一怔,刘永福见几位将领看鬼似的看着盯着他,才想起自己原本也是中国人却叫“贵国”皇帝,看来是大家吃心了。

冯子材倒满不在意笑呵呵一摆手:“想必将军也接到了圣上密旨,什么贵国我国的,今后咱们大伙儿都在一个锅里抡马勺!都是兄弟嘛!秀才遇见丘八,有理说不清!咱们都是为国家效力的大丘八!别咬文嚼字的,我看刘将军一人独对法国鬼子这么些年,是咱们里面作战经验最丰富的之一,大家坐着说!”

抡马勺?刘永福哑然失笑,想想也是,都是自己想多了。赶忙脱了大裘让二毛拿着退出去,看看众人安稳坐了,岑春煊冲他一点头,刘永福才坐了他身旁椅子。

对于今天他来镇南关议事,好些个广西老兄弟们可不答应,都担心朝廷反复无常,万一摆下鸿门宴岂不是有去无回?

刘永福大不以为然,心里对大清或者说改了国号的中华帝国多少还有些芥蒂,但朝廷源源不断运来的粮食、衣物、药品、枪械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皇帝还不时赏赐些外洋翻译过来的兵书,自己再疑心就有些不合清理了。对那些传言只当是杞人忧天。

看看周围坐的笔管条直一条条或是威猛或是精悍的军官,刘永福更深切的感到自己背井离乡的困境和皇帝的善意。虽不认识,单凭这些人一鼓作气非把黑旗军碾碎了不可。

“渊亭(刘永福字),最近总参谋部急电南方各省警备军,法军来势汹汹已占领顺化等地,越南南方沦于敌手,因此奉圣上命令我等出兵,实话说,老朽等得早就不耐烦了!今天来得都是云贵两广的老乡亲,法军孤拔有大举北侵之势,你准备的怎样了?老夫也从军数十年,此次不比往日,虽中国未曾正式宣战,然法国人逼人太甚!有没有把握灭敌先听听你的。”

对于刘永福这种身份“不明”的将领,冯子材显示出极大的耐心与诚意。

“小将又招募了2000越南兵士,但越南人素质差都是冲着当兵能吃饱肚子才来得,我又担心鱼目混珠,所以不敢太大意。前锋哨探报告,孤拔的驻越南军团又得了一个整团的补充,为首的是蒙托帮*爵,法军总兵力已超过2万,正预备分兵攻取山西、宣光、北江、山萝诸省,妄图一举吞并北越,阮福升逃到山萝省不敢再动,小将也是发愁,黑旗军统共8000余人面对四面八方攻势应接不暇,所以恳求老将军速发援军相救。我也想开了,中国为小将父母之乡,小将愿与天朝共进退,听老将军驱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