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攘外安内2(1 / 2)

加入书签

 “少?朕倒以为不必太多呢。()你以为朕派那么些部队去藏地做什么,难道只是闲着不做事只等三年后中法战争结束后再行动?”光绪幽幽的打量着四壁久远逝去的灵魂仿佛自言自语又带着反问,倒把个曾纪泽弄了个糊涂。

“皇上不是派兵去收取尼泊尔、哲孟雄和不丹?”曾纪泽越发觉得皇帝话里有话。

皇帝转身盯着曾纪泽深深叹了口气,曾纪泽满身不自在像是长了草,不敢直视天子便低了头。

“劼刚,现在中华帝国已经深入改革,所谓治天下如烹小鲜,可是连新疆、台湾、内外蒙古都设了直省统归中央朝廷直接管理,留着个西藏还在体制未明,这是中华一统的象征?”

一席话说的曾纪泽仿佛不胜其寒哆嗦着心中暗道:皇帝胆子也太大了!

嘴上却平和劝道:“陛下,藏地情形与中原甚至蒙古、新疆迥然不同、风俗各异,其地大唐时另立一国,仅仅与中原互通商务。自元世祖忽必烈派遣大军以大迂回策略包围南宋才收归华夏所有,设宣政院管辖其地。大明沿用元制,成祖皇帝赐封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统领藏地以分而治之,延续至今。明末黄教大兴,世祖章皇帝为稳定藏地,才册封布达拉宫大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圣祖仁皇帝时方赐封扎什伦布额尔德尼活佛,藏人凶悍却崇尚佛教,前朝时朝廷也只赐以名号,只其名义上归属中华所有,并不干涉其地方政务,世宗皇帝设立驻藏大臣以分其权,加强中央朝廷领导防止其噶厦野心膨胀、妄图自立而已。高宗皇帝又同时册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与章嘉呼图克图以分其宗教权力,分掌外、内蒙古教务,所以至今各地俨然为传统制度,非一日功成。且藏地远在万里之外又临近英属印度,藏民崇佛尊法,一旦陛下轻易改革藏地成法,英人趁机挑拨离间与噶厦奸人内外勾结,臣恐一着不慎引起大乱!而藏地两大喇嘛一向为藏地安宁维护朝廷,政教合一已历数百年,现今罢其政权也需三思而后行。就是更改成法也应待内外升平之日进行,不知皇上意如何?

这实在是老成谋国之言,曾纪泽最担心的就是皇帝急功近利办事莽撞,此时刚刚平息了新疆、内外蒙古藩王对于朝廷改革大政的满心愤懑,若再幡然兴革藏地制度,引起内外蒙古、新疆诸藩王、台吉的不满,万一失策,必将引起极为恐怖的大叛乱!朝廷里众位大臣忙活着新政和越南战事就已经有些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再逼反了边境各地,中华振兴岂不是前功尽弃?

光绪听了并未答话,反而直愣愣看着曾纪泽许久,忽的笑了:“不愧是曾文正公的儿子,这些内政的事你也心中有数。呵呵,你说的这些朕早就学习过了。劼刚,你想过没有,帝国收复尼泊尔等三国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建立一条西南长城内可固守护卫藏地,外能虎视印度。然藏地至今还是农奴制度,野蛮黑暗不通外情,噶厦贵族骄奢淫逸只知道压榨藏民且其地风俗与中原不同,朕说句实话,现今卿等朝廷重臣都是从战场上过来,朕也自诩有些手段,然而你能保证千秋万代之后咱们都老去无存,新人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难保有咱们的魄力,而藏地制度之绝大漏洞,到时不用外洋渗透,有几匹害群之马假借黄教活佛之声望权威,势必分裂帝国领土!与其给后人留下难题,不如趁今日帝国国势日上罢其半独立状态,与中原一般设立直省管辖呢?当日乾隆皇帝不就是仗着强大国势才颁布《钦定西藏章程》的吗?这种隐忧不除,攘外之事怎么能成功?老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不得入不就是这个意思?”

皇帝似训诫又似与老友倾心交谈的话语让曾纪泽心里翻滚着打了几个滚儿,自己想得是如何自保,但皇帝却看到未来。只是他总觉得有些草率或者说不自信。

“你身体不好还是坐着说,黑龙江巡抚送来了熊掌和鹿茸,今儿下午去内务部领一份,再从御药房领二斤西洋参回去泡水喝。朕方才说的只是大概主意还没跟李中堂他们商议,算不得数,先跟你聊聊嘛,坐。”

曾纪泽恭敬一揖坐了:“臣也赞同在藏地设立直省,不过越南……”

光绪捏了根雪茄在曾纪泽惊讶的眼光下点燃,缓缓吐出口烟圈:“这不是古巴的,你要喜欢这个朕送你些好的,只是你身体少吸烟为宜。越南战事两年内根本无虞,这段时间够用了!所以朕让你给予英国‘考察团’签证,别怕他们乱说乱动,锦衣卫的人是吃干饭的?!国荃尚书说过了年三月底我军粮饷、武器就能进藏,时不我与,不怕英国人在藏地出什么幺蛾子,朕喜欢他们挑拨离间!等他们上蹿下跳的差不多了……咱们再顺藤摸瓜,把那些个背主求荣的狗东西都抓出来一网打尽,那时就以这个名义迅雷不及掩耳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他们不跳出来咱们去哪儿找这么个好借口呢?那些英国人既然来了就不能再放回去!让他们在恶劣环境下‘自然失踪’即可,再以庆祝法会的名义派一员大臣再带几千精兵入藏宣明朕旨解放农奴分给其田地牛羊,接着建立医院、学校抚慰多数藏民之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贵族老爷们还不得俯首称臣乖乖就擒?至于黄教两大首脑,被剪除羽翼兵临城下,你说他们还能不惟命是从……”

“啊?这……”曾纪泽听完皇帝计划才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怎么想怎么透着阴损的手段在皇帝的嘴里说出来还真有些雄才大略的味道。光绪娓娓道来的绝大政务不但高屋建瓴目穷千里,且审慎明晰思量周全,连诡计多端的英国人都成了皇帝手里的棋子以及用兵方略政治施压都把握的恰到好处!许多事都是连他与李鸿章等军机大臣寝食难安思虑不到的都被13岁的小皇帝一语道破指示明白,茅塞顿开的他竟直愣愣盯着面前谈笑风生的光绪寻不出一句话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