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攘外安内之马克沁出生(2 / 2)

加入书签

“不必了!”光绪星眼闪光黛眉耸动异常果断:“劼刚以朕的名义发一封邀请函给马克沁先生请其速来华,先让驻英国公使去照顾一下马克沁先生的生活。朕决定出资200万银币成立一家军火公司,请他做总工程师,自然还有他应得的股份。他出技术,朕出钱出厂房。马丁阁下,这样办如何?”

辜鸿铭、曾纪泽惊诧莫名,怎么听了美丽国大使一番话就要这么大张旗鼓的行动起来?!辜鸿铭正要说话,同样被皇帝的决定吓得震掉下巴的马丁蓝眼珠呆怔的片刻,以为皇帝疯了,慌乱的摆手道:“不……不,陛下,陛下您听我说,这只是作为希望中华帝国强大富强起来的外国人的一个诚恳建议,您、您总得派人调查一下同您的大臣们商议商议再做决策才能避免失误,我不希望给您提供一个虚假的信息,我只是听闻也没有见过,真的失误作为美利坚与中华友好的使节,我也会夜不能眠的。希望陛下考虑。”

光绪神秘眨眼一笑:“不用了,按朕说的办即可。中国人是讲恩情的,不会让您白忙活,公司成立起来朕还要聘请您做名誉顾问呢!汤生,去给毓贤打个招呼,让崇厚在保定划出一片区域做厂房,至于聘请美丽国机师还得等马克沁先生来华再商议吧,此事不可拖延,请马丁先生立即去处理。今天您的一个建议能让朕省了多少心事!王商、王商!把养心殿御案上的白玉如意拿来,送马丁先生!”

待马丁千恩万谢的起身告辞,光绪才换了正容面对百思不得其解的辜鸿铭、曾纪泽道:“你们不必说什么了,立即去办。得来全不费工夫!以后你们必然会明白朕的用意。汤生,去催一催造办处试制的咱们自己的连发枪。等真的上了战场,让法国佬先碰个大钉子!陪朕吃饭去,饭后随朕去恭王府。”

俩人大眼瞪小眼的猛地一颤,再闹不明白眼前潇洒从容的少年天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他们若隐若现觉察到,皇帝心中一定思考着什么高明计划。

光绪沉着迈步在侍卫们簇拥下前行,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作为穿越前的军迷,唐汉明——光绪当然不会忘记近现代战争中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出现在世界各个战场上威力极大的陆军武器之一——马克沁重机枪!

相信每个军迷无论是喜好陆海空哪个军种在接触的近代战中里都会发现一个不可或缺的身影——马克沁重机枪,其历史地位及在军史上的地位甚至与克虏伯大炮与捷克式轻机枪相同从而广为人知,从去19世纪末英国人与祖鲁人战争首次出现后风靡近一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更是同盟国与邪恶三轴心国双方都特别青睐的武器,当然,清末民初的中国和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曾大规模仿制过。在马克沁机枪出现以前,人们使用的枪都是非自动枪,子弹需要装一颗发一颗。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弹速度的快慢,很多人还没有来得及填上第二发子弹就莫名其妙地被击毙了。而马克沁的机枪,在发射瞬间,机枪和枪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药气体能量作为动力,通过一套机关打开弹膛,枪机继续后坐将空弹壳退出并抛至枪外,然后带动供弹机构压缩复进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枪机推弹到位,再次击发。这样一旦开始射击,机关枪就可以一直射击下去,直到子弹带上的子弹打完为止,能够省下很多装弹时间。

但是那时候尚未出现近代意义上的黄火药,而且其枪射速过快造成枪管容易变形或炸膛,只能用冷水降温,所以清末金陵制造总局只造了30余挺便停止了仿造,直到后来黄火药出现及枪械专家们重新进行改进后才在世界上大规模仿制。

然在19世纪末的中国甚至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这类重达50多市斤威力巨大的武器还处在研发阶段,而保守的各国陆军部及陆军元老们还是盯着加特林那种手摇式机枪不放,尽管马克沁的发明创造在1883年就申请了专利而且取得了英国贵族阶层及德国统治阶层的青睐从而驰名世界,但一直没有任何国家愿意拿出大笔研究经费让马克沁继续改进,更遑论利用其专利技术开设公司并进行陆军装备改革,所以直到8年之后的1891英国人以50人的战斗小分队用4挺马克沁重机枪击退5000祖鲁人的进攻才使得各国无不纷纷重视起来。

日俄战争以后,机枪的使用才得到了主流军事家的认同从而列入多种军事装备及后勤的著述。

不过在光绪皇帝的意识里,武器与装备、作战理论的改革首先需要更为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现今观念去引导军人们熟练的预想战场上出现的绝大多数意想不到的情况和反应能力。但毕竟这种在后来各国广为重视的武器一旦首先出现在中国首先运用起来,胜利自不必说了,更为重要的是他能这种新式武器能在战场上完全显示出的他的所有优势及不足,从而进行不断改进。战争是武器的试验场,虽然大多数洋务派认为造船不如买船,只花银子便罢了,可皇帝包括华夏帝国需要的不是充斥着各国武器、轮船、商品、工业设备的虚假繁荣社会,他更深切地意识到,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国家要屹立于强国之林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要有自己国家的民族品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