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强渡维尔尼亚河B——挡我着死(1 / 2)

加入书签

 维尔尼亚河冰层已经被炸碎,在河两岸没有平息的火光映照下,能够看到就是严寒的夜晚也无法将其再次封冻。河面上飘着碎冰,这会给强渡造成极大危险,但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p>

河西侧加里宁街两边建筑已经被完全摧毁,沿河突出部原本那些童话般的别墅荡然无存,留下一堆的废墟。就在这片还燃烧着的废墟里,突击三营正严阵以待,战备发动强渡。</p>

他们这里将是两处强渡渡口之一,隔河相望能看到纪念波兰诗人、革命家的密茨凯维奇的纪念碑:它很幸运,没有像它身边那些建筑一样被迫击炮弹摧毁,只是身上多了些子弹和弹片右下的印痕而已。</p>

突击部队战士们正在观察河对岸,标注需要在进攻发起前就要摧毁的制高点,这项任务将交由那些勇敢的加农炮兵完成。</p>

视野里就在密茨凯维奇纪念碑身后侧翼,一座火光中映现的古老建筑被炮兵观测员标注进了自己的炮击指引小表格里——如果这会欧洲的建筑研究者同天主教徒在这里,非得和这名中士拼命不可!</p>

浑身红色,三座高高的塔楼,在上边能俯视整一段维尔尼亚河,那是圣安妮教堂!</p>

集团军指挥部里,林俊同普尔卡耶夫也注意到了地标上的这座教堂,它对于强渡部队将是个大麻烦。不过两人已经没什么心思去考虑它有多重要,只要是地标上会成为进攻拦路虎的一切东西,唯一的结果就是被抹掉!</p>

“这下拿破仑是带不走它了。”林俊说得有点风趣,这话司令员听得懂。</p>

维尔纽斯有太多的教堂,常常是一个教堂塔尖望着另一个,两边只隔了一排房子,教堂多如牛毛。</p>

圣安妮教堂位于维尔纽斯老城的维尔尼亚河右岸(也就是西岸),是哥特式晚期的杰出建筑精品,建于1581年。</p>

它高米,宽10米,全部由红砖砌成,外形优雅、建造精湛,仅教堂外墙就用了种不同形状的红砖。</p>

整座教堂布局均匀,由线条和角塔构成的图案绚丽多姿:风格独特的红砖教堂是由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1495-1500)建造,从那以后,这座教堂的外观再也没有改动过。1581年因为一场大火教堂得以重建,就是现在的这座,接下去三百多年只经历过一次扩建。</p>

一百多年前拿破仑在东征俄罗斯经过维尔纽斯时,曾经被这座教堂的精美所吸引,想把它“放在手心里,带到巴黎去。”</p>

拿破仑是带不走它,不过这会几门加农炮就能彻底将它抹掉!</p>

炮兵连长抵近看过河对面情况后,向隐蔽在废墟后边的加农炮下达了指令:炮击塔楼,制高点先敲掉。至于教堂本身,和附近的建筑物一样,交给后边的压制炮火了,反正这一片过会是要被猛烈炮火覆盖性炮击的。</p>

</p>

“距离400米,高度0米,正前方。”</p>

观测员喊着炮击读数,不过他现在是在做例行公事——距离才400米,瞄准手从瞄准镜里已经将直瞄倒V顶点对准塔楼:两门加农炮做了协调,一门一边,再看看过会会不会有德军的火力点暴露出来。</p>

时间0点40分,“高爆弹,装填完毕。”</p>

“放!”</p>

随着炮兵连长一声令下,两门ZIS-几乎是在同时开火,瞬间河对面出现两个贴近的爆炸点,亮光中前方的步兵们能够清晰看到两座塔楼上的爆炸,不过塔楼并没有给炸塌,哥特式的立柱够坚固!</p>

不用再给它们几发炮弹了,如果上头刚才有人,那是不可能活下来的!</p>

随着炮击,对面也飞过来几发迫击炮弹回应,不过对于各自隐蔽的红军而言威胁并不大。有两发迫击炮弹还打得比较准,落在加农炮阵地附近,炮兵们甚至能听到弹片嵌进麻包里的“呲呲”声,不过没有造成伤亡。</p>

、、、、、、</p>

圣彼得-保罗大教堂,舒克林指挥的炮兵阵地上堆满了加装了引信的炮弹:两辆十轮卡车拉了近十吨炮弹给它们。步兵同志帮着卸下一半炮弹箱,所有炮兵一起动手,装配引信就耗费了不少时间。</p>

这些炮弹可能今晚就要打出去一大半,有得小伙子们忙的,这会所有人都在步兵们挖的防炮壕沟里烤火,储备体力,准备过会玩命。</p>

舒克林最后一次检查了所有炮组的准备情况,他已经接到明确命令,在目前阵地支援步兵强渡,压制公园对面的德军制高点。如果没有新的指令送来,这四门大炮在天亮前是不用挪窝了。</p>

红着双眼睛,所有人都已经两天一夜没有合眼,看到格拉诺夫正在闭目养神,舒克林靠在他边上:“怎么样,还顶不顶得住?“</p>

“还行,不用劲就不疼。”</p>

“过会悠着点,打完这一仗就到医院里给我去住上几天。”</p>

“能休息才行呀,没指望,能不挪窝让我清闲几天就是走运了。”</p>

格拉诺夫没指望能舒舒服服到医院温暖的病床上躺上几个礼拜,饭来张口,闲着没事看看女护士,运气好再聊上几句:他只要能在营地里修养就是心满意足。</p>

电话铃响起,舒克林接起电话,听到指挥员的声音:“所有人对表,还有10分钟,各部队各就各位,1点发动攻击。各压制炮兵提前5分钟炮火准备!”</p>

“明白,少校同志。”</p>

这时在河边,突击部队已经为橡皮艇冲上气,身边放着木浆,在各隐蔽地点准备1点整发动突击。沿河机枪阵地里机枪都已经打开保险,射手们的目光紧紧盯着河对面,准备在强度发起时尽量压制德军火力。</p>

“都起来了,还有5分钟!”</p>

所有炮手立刻从防炮壕沟里跳起,跑向各自炮位,装填手给大炮装上第一发高爆弹。所有人都以战斗状态严阵以待,就等炮击发动的那一刻了。</p>

0点55分,随着内里斯河北岸红军重炮群发出怒吼,所有压制炮火开始猛烈开火!</p>

顿时,维尔尼亚河西岸整个被爆炸笼罩,在大口径炮弹的爆炸中,一座座建筑变成火光中飞溅的瓦砾!</p>

1毫米同76.毫米炮弹的威力虽然没有更大口径的那么大,但对于那些古老建筑也是致命的!恐怖的还有10毫米同160毫米迫击炮发射的炮弹,特别是最新式的M41式160毫米迫击炮,射程达到8公里,高爆弹重量超过40公斤!</p>

虽然在维尔纽斯战场只投入了一个装备M41的重迫击炮营,它们的射速也只有每分钟发,但一发炮弹下去,一座三层的楼房只要被击中,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居民楼就彻底报销!</p>

大角度落下,炮弹砸穿一两层楼板才爆炸,能把房子的整个顶盖都彻底掀掉!</p>

那些分布在公里距离左右阵地的10毫米迫击炮,为了对付那些坚固的古老建筑,使用的不是接近于圆锥形的普通爆破弹,而是长度大得多、圆柱形的超重型高爆弹!爆破威力比1毫米榴弹还要大!</p>

0点58分,内里斯河北岸火箭炮营阵地。16辆“喀秋莎”发动齐射,火箭弹呼啸着拖曳长长尾焰扑向几公里外的目标,整个天空顿时被火光照亮!</p>

在不断爆炸的内里斯河南岸、维尔尼亚河西岸夹角地区,在“斯大林管风琴”特有的恐怖呼啸声中整片地区都被铺盖性炮击的爆炸笼罩!</p>

一轮更加密集的爆炸出现在城区,就像地狱情景到来一样!</p>

常说火箭炮一个齐射就够了,密集的爆炸把一大块城区都清扫了一遍,被覆盖的地方除了极少建筑,整个都炸碎炸烂!</p>

舒克林和部下们玩了命的开火,在第一分钟各炮都打出了15发炮弹,然后按照身管能够承受的极限的在炮击!</p>

从炮膛里退下来的弹壳被扔到后边空地上,火光映衬下黄灿灿的一地都是!舒克林大声喊“发射”稍远一点就听不见,各炮班班长自己控制射速,已经不是齐射,而是在自由射击。</p>

1点整,几十艘橡皮艇同小船出现在河边,顿时对面残留的德军开始向这边猛烈射击,河面上都是密集子弹造成的水花!不过红军掩护部队的压制火力更猛,不仅仅是一般的直射武器,在密茨凯维奇纪念碑对照的东岸,几堵残墙已经被推倒,双管毫米高射炮开始平射!</p>

机枪子弹就像幕布一样越过河面,把对面残留的德军火力点整个笼罩住,曳光弹比夜空中的繁星都要密集;机关炮的威力更是恐怖,毫米穿甲弹轻易穿透厚厚的砖墙,而高爆弹形成的炸点就像死神在跳舞!</p>

一旦一座建筑被一门毫米高射炮盯上,瞬间就会被弹幕整个笼罩,里面的人在短短几秒之内就会被彻底撕裂!</p>

进攻前整整一个高炮营被打散编制,部署在维尔尼亚河东岸——小口径高射炮平射的威力是这样的恐怖,每一门高射炮的火力压制效果顶的上一个步兵排所有火器加起来的总和!</p>

虽然毫米炮弹无法彻底夷平坚固建筑,但对对手的心理震撼都能比得上大口径炮弹!而且它们射速快、火力密集,火力调整灵活,顿时就将德军火力整个给压制了下去!</p>

突击队员们豁出命去渡河,不顾河水刺骨冰冷,拖着橡皮艇入水,在水深超过膝盖后才上艇。拼命划桨,尽量压低身体,还要避开河中漂浮的碎冰,前边的突击队员还要用手中的武器射击。不断有人被击中牺牲,但活着的人只有一个信念——划到对岸,冲上去!</p>

终于,第一只小船抵达内里斯河西岸,8名突击队员跃上河岸,立刻以两个战斗小组扑向最近的楼房废墟。</p>

短时间内不断有橡皮艇和小船抵达西岸,一场短兵相接爆发!</p>

狭路相逢勇者胜,突击队员们清一色的自动武器,最先占领西岸制高点,一个连的突击队员在两分钟后就控制了一段宽度大约100米的河岸。河东岸第二皮突击队员也已经登艇,掩护的火力开始向纵深和两翼延伸。</p>

1点15分,在南侧强度点,突击队员终于暂时控制住了一段宽度超过00米的登陆场,而在北侧登陆点,也有一段宽度大约150米的河岸被红军攻占。</p>

圣彼得-保罗大教堂外加农炮阵地,传令员向舒克林传达最新坐标,“距离加0,向左50密位,急速射!”</p>

远处炮火形成的火光给了教堂塔楼上的炮兵观测点很好的视线,炮火开始延伸——在维尔尼亚河第二批渡河的一条小船上,两条电话线是通过滚轴直接被放进河里:无线电受到很大干扰,暂时还是这有线电话牢靠!</p>

渡口已经形成,不断有突击营的部队被运送到河西侧,开始向两翼冲击。1点40分,两处登陆场终于被打通,向西也平均突进了00多米,突击箭头已经抵达建筑博物馆西侧位置。</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