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利益之下(1 / 2)
“主公,欲收西凉军,还有一个人很关键。”
杨翦见李儒这身份转换的速度如此之快,心里很是满意,摆手笑道:“文优兄说得可是贾文和啊?他这个人确实是个厉害人物,当初为了自保,才会撺掇李傕他们来了长安。但观李傕他们的为人行事,想来他如今只怕也会感叹自己如文优公一样,未遇明主,英雄无用武之地吧。”
“贾文和那里就由文优兄去说吧。天下人对两位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辞,但我知道,两位在西凉那样的野蛮之地生存,让自己好好的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你们做起事来,可能会让别人觉得太过自私自利,只为一己私利而忘却天下公义。”
“若不是没有办法,谁不希望活得光鲜亮丽,名正言顺,被天下人称赞呢。”
李儒看着杨翦,不管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不是应运而生的救世之材,至少,他是真正懂得自己,懂得西凉,懂得这个世道的人。
“文和那里,我会去说。主公等我好消息即可。”
杨翦看着李儒,笑道:“他那里,文优兄去说,确实是最佳的人说,想来是有许多共同语言的。不过,还是要稳重一点,一切须以安全为上。那我就等着文忧兄的好消息。”
杨翦遂向李儒告辞。
回到杨府,杨翦又与杨彪单独商议了许久。
对于杨翦收服李儒与贾诩,进而收服西凉军与关中世族结盟的想法,杨彪内心是十分震撼的。
这个想法无疑是十分大胆而冒进的想法,但无疑也是契合如今双方各自的困境,有达成的现实基础。
只是,贾诩还好说,这李儒曾弑杀少帝刘辩的污点是洗刷不掉的,也是令天下人所不齿的。接纳李儒,很有可能引火烧身啊。
杨翦说道:“父亲,这个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王允之败,便败在认识不到,盛世之下,凭大义也可治天下,乱世之中,刀枪才是话语权的保证。只要能劝说陛下,若李儒为朝廷收服西凉军,便赦免李儒之罪,以功抵过,再加上阿爹从中周旋,我再让他行事低调一些,自然便没有问题。”
杨彪叹了口气,说道:“为什么一定要是李儒呢?”
杨翦说道:“父亲自然也明白,李儒一直是西凉军中的智囊所在,从他忠于董卓的角度来说,他的所有谋划无疑是十分出色的,他在西凉军上下的声望很高,这从李傕去年仍愿意向陛下推荐其为侍中便可看出。西凉军中,董卓一死,群龙无首,诸将分立,要收西凉军为己用,必须需要这么个人居中平衡。现在的贾诩,对长安这几个人说话可能还有点份量,但对整个西凉来说,资历与声望还是浅了些。”
杨彪苦笑道:“杨翦啊,你说的这些为父不是不明白,也不是不知变通之人,我们关中这些以儒家经书传世的世家大族重文轻武,在这乱世之中,实力已远不及关东那边。与关西人各取所需,也不失为乱世之中最好的选择。也罢,为父便舍却这张老脸,尽力促成此事。”
杨翦揖手道:“那就辛苦父亲了。另外,烦请父亲写信回弘农,让杨家的私兵做好入长安的准备,尽量挑忠勇可用之士,人数不在多而在精。”
杨彪略感诧异,说道:“若与西凉军结盟,他们又怎么可能让出长安城?”
杨翦说道:“要让彼此放心,自然需要彼此制约。真要结盟,西凉军让出长安城是应有之义,况且,如今兵荒马乱,田地荒芜,长安城的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如何养得起这么多军队。放心吧,这些我会去跟西凉军谈的。”
与所有粗看三国的人一样,杨翦一直很奇怪董卓数千人便敢直入洛阳,此后城头变幻大王旗,而大汉帝国的中央军为什么不见踪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