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关中定基(1 / 2)
夜漏未尽七刻,也就是鸡鸣的凌晨,便是早朝的时间。二千石以上的朝臣,没有特殊原因,是每天都要早朝的。
做了朝廷的臣子,这早朝便是逃脱不了的。
杨翦年少得志,不想让人说自己张扬轻狂,自然一切要依着朝廷的礼仪规矩来。
汉朝时上朝有个比较奇芭的规矩,要用小步快走进殿,以示恭敬。
前殿正殿之内,武臣在左,文臣在右。
汉时进主屋或是上殿都要脱鞋,于席前跪坐。所以所谓的跪拜皇帝,在汉时并不是整个人跪伏下去,而与平时的跪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屁股坐在小腿肚上,稍微挺身便能完成。
杨翦除了车骑将军一职,还领有司隶校尉一职,朝议时,与尚书令、御史中丞有专席,是为三独座。而且廷议之时,位在九卿之上,朝贺时才列于九卿之下的本来位置。
杨翦并未去司隶校尉的专席上就坐,而是老老实实坐在左边的次首位。
首位当然是他的养父,太尉杨彪。
朝堂之上,没有了“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董卓、李傕之流,而新任的权臣杨翦拼命的缩着,一副生怕别人注意到他的样子,小皇帝刘协心情也明亮了起来。
文武大臣们山呼万岁之后,刘协开口说道:“关中大旱,粮食歉收,饥民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朕决意从太仓中拿出一部分粮食来救济长安城里的灾民,这件事就由御史侯汶负责。将粮食煮成粥,应该能帮百姓们熬过这个灾年。”
文武百官一听,自然要送上几句陛下仁慈英明之类的赞语。
不过,杨翦倒是真心有些佩服起小皇帝来,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天子,在太仓存粮不多的情况下还能主动提出帪灾之事,确实是位体恤百姓的仁德之君。
散朝出宫,在宫外与养父杨彪说了会话,这才回府。
回到府里,刚进前院就见四名士卒正在看守两名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年轻女子,不由一愣。
四名士卒眼力不错,立即上前来报告道:“禀将军,罪臣之女李慕、郭昭蓉带到,请将军点收。”
杨翦这才恍然大悟,看了眼二女,心里叹了口气。
打发走四名士卒,杨翦叫来两名侍女,吩咐道:“带两位姑子去洗漱一下,换身干净衣服。”
又吩咐杨安去请赵云来府中一趟。
李慕与郭汜洗漱完毕,各自换了身留仙裙出来。
杨翦看着二人脸上的凄苦之意,浑浑浑噩噩的神情动作,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
赵云进到府中,一眼便看到了李郭二女,眼神一亮。
“大哥,快将两位嫂夫人领回府去好生安慰吧。”
杨翦不想看接下来的悲情戏码,丢下一句话后,径自穿过前堂,溜之大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