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高畅北巡的因由(2 / 2)

加入书签

样连敌人地影子都没有见到,就全军覆没了!

因此,夏军地骑兵部队以轻骑为主,由于夏军的弓弩制造水平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军队。所以,夏军骑兵队伍采取的战术以高畅制定的骑兵操典为主,这个操典借鉴了不少后世蒙古人的骑兵作战手段,现在,这样一只大规模的骑兵队伍正在管小楼和薛万钧地通力合作之下进行建设,它将是高畅明年征战天下的杀手锏,他这才不远千里地来到冰天雪地的边塞,就地观察。看这只军队似乎符合他心中的期待。

另一个目的也很重要。高畅这次出巡将秘密出塞,在长城外和突厥王子阿史那什钵苾会面,在上次管小楼和阿史那什钵苾签订的合约展开更大范围的合作。

现在。天下大乱,中原不靖,军阀混战,而草原上的情况,却也不曾好到哪里去,阿史那什钵苾和自己那个成为了新任突厥可汗地叔叔阿史那矣利弗之间地矛盾越来越大,双方已经开始了兵戎相见,起因是阿史那矣利弗召唤阿史那什钵苾前去见驾,阿史那什钵苾自然不愿自陷险地,因此以重病在身为理由,拒绝了征召,阿史那矣利弗立刻以此为理由,纠集一般支持他的突厥王公率领军队朝东方而来,希望能一举击败阿史那什钵苾,把东方的草原置于自己地统治下,平定内部的动乱之后,再大举南侵,反正定杨军刘武周已经在并州为突厥人打开了一条通道。

在阿史那矣利弗看来,李唐的军队无法抵御刘武周的大军,为了刘武周尾大不掉,阿史那矣利弗决定削弱定杨军的实力,因此,以草原战事为借口,逐渐减轻了对定杨军的支持。

同时,在给李渊的信上,他却是以赞赏的口气,说李渊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达曼交给自己诛杀,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态度,深刻地体现了突厥人和大唐人民之间良好的友谊,因此,他决定断绝对定杨军的支持,希望大唐人民在唐皇李渊的英明领导下,早日赶跑入侵他们家园的强盗贼寇。

阿史那矣利弗打的算盘非常简单,他希望定杨军和唐军打得旗鼓相当,不可开交,等两边打得精疲力竭,两败俱伤之际,他再率领统一了草原的突厥大军南下,占据中原这座花花江山。

阿史那矣利弗原以为阿史那什钵苾实力薄弱,支持他的王公贵族不多,因此,能他够非常轻易地将其铲除,在大雪降下之际解决战事,然而,令他想象不到的是,阿史那什钵苾的军队人数虽然不多,战斗力却极其的强悍,他们装备的武器和铠甲都远比本方的军队要精良,甚至,还有一批中原人打造的弓弩,那玩意儿对骑兵的杀伤力太强大了,也不晓得阿史那什钵苾是从哪里弄来的,一不小心,阿史那矣利弗就吃了大亏,原本以为会势如破竹的攻势被打上了休止符号。

大雪在草原上降临时,阿史那矣利弗还没能解决掉阿史那什钵苾,只好黯然退兵了。

他不知道的是,阿史那什钵苾军中所用的武器大部分都是夏国的兵工厂出产,并且,夏国支持了阿史那什钵苾大量的粮食和物品,以此来换取草原上的良马,用来组建新型的骑兵。

突厥人是强大的,只是现在犹如一盘散沙,阿史那矣利弗虽然是名义上的可汗,却也不可能像中原皇帝对臣下那样对突厥的王公贵族,但是,若是等他击败反抗他的阿史那什钵苾,就很有可能改变目前的局面,像日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一般,因此,高畅断不允许北方出现这样的强敌,所以,才暗中以相对性能较差的武器和甲冑来支援阿史那什钵苾,来换取他需要的良马。

要想将北方组建的强大骑兵队伍调到南方参加中原征战,也要和东方草原的阿史那什钵苾搞好关系才行,所以,这一次高畅的北方之行是必须的,虽然,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状况下赶路,并不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到良乡还有多远?”

高畅站在山坡顶上,遥望着北方,对身边的薛仁贵说道。

午时时分,他们一行将车队赶离驰道,来到了一个小土坡上,准备解决掉午膳之后再继续前进,郡地处边塞,人烟稀少,开发的力度不够,除了在河水流域的旁边,很少能够看见村落和坞堡,在旷野上,大多是放牧的族群,不过,在这样的天气下,他们也多半在避风的山谷内扎下了营帐,待来年开春雪化了之后再继续游牧。

因此,一路行来,入目之处,尽是白茫茫的一片,远方的山脉,它们的脑袋上也戴上了白色的帽子,那遥远的一点青色,看上去是那么的赏心悦目,它们是雪原旅客眼中唯一的慰藉。

不过,过了县,要到良乡之后,道路上偶尔还是可以瞧见行人了,甚至,在驰道旁边的某处,他们还会看到空中袅袅升起的青烟。

“在天黑之前,车队能够赶到良乡!”

薛仁贵躬身行了一个礼,简短地说道。

一路上,高畅不停地在问他的问题,关于天文,关于地理,关于排兵布阵,关于……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层出不穷,一直以来,皆是如此,高畅对薛仁贵,不,不仅是薛仁贵,还包括他身边的其他僮仆,他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就是如此,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一问一答,开动那些孩子的大脑思维能力。

在十年之后,夏国政权的统治就要依赖于像薛仁贵他们这样的一批人了!

“嗯!”

高畅点了点头,他本来准备说些什么?不过,远方的某处场景吸引了他的视线,他把即将出口的话咽了下去,在他视野里,在距离营地一里远的前方,一骑正疯狂地往这边飞奔而来,在那人的身后,十来个骑士正急急地紧追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