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大肆扩军(2 / 2)
但太少的话也不行,这两年间东奔西跑打生打死的,就为了多带些兵马,如今好不容易得偿所愿,自己还处在一个兵员极度丰富的地方,这要是不多拉些人来,那是连自己都对不住,更别提那些战死的弟兄了。
四千多乞活军首先计算在内,尽管这些人战斗力很不错,宋庆也打算让他们跟着一起操练,将来练出一支强兵来,但名义上肯定不能计算进去,还必须要单独开出个地方来让他们劳动改造,哪怕做样子也要做出来。
目前头一批要加入进来的,就是薛五从家乡沧州带来的一千来号人,这批人战斗力非常强,运气也相当爆棚,之前在山东打仗时候居然一个没死,来徐州的时候也是雄纠纠气昂昂,最关键的是这帮人进了徐州以后,生活要多适应有多适应,本来就都是练家子,整天混在军营里头,没事打打拳劈劈腿,很快跟本地人混熟了,反正看不出半点是在异乡生活的模样。
当然,这些人进入队伍之后,还需要重新操练起来,他们的战斗力确实很强,但那是单兵素质,问题在于江湖私斗在两军阵前根本用不上,这件事薛五自己都承认,因此进来之后还要按照以前的老规矩重新练,练成了之后才算是彻底并进来,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路线,这个差事直接交给了薛五,反正都是他的老乡,让他去带着就行,说不定效率更高一些。
其余的兵马,就要从徐州本地年轻人中招揽了,托两次大战之后赏格的福气,现如今徐州本地报名参军热闹很高,如果换做是万历初年的时候,估计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可运河改道砸了太多人的饭碗,很多人家现在都没缓过来,街上厮混的泼皮混混二流子也是逐年增多,好人家生怕孩子在外头学坏,原本还在为差事头疼,如今宋庆这里招兵买马,干脆把孩子都送了过来,而且那些年轻人也都愿意当兵,尤其羡慕那些两仗下来当官的同乡,对投军半点抵触情绪都没有。
除了州城和徐州四县之外,卫所的不少孩子也都愿意过来,这年头的军户是家传继承制度,不过每家也只有一个人能够领到固定身份,就跟后来国营工厂那种老子退休儿子顶替似的,但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那可就不管你出路了,虽然严格来说这些人也都属于卫所,但宋庆本身就是卫所出身,对高层来说不算外人,尤其又只是在徐州本地驻扎,也算是给了卫所子弟们另外一条出路,因此自孙伯平以下都是大开方便之门,让那些家里的老二老三老四们全部过去投军。
因为兵源足够,宋庆挑人也稍微苛刻了些,不过倒不是身体素质之类的苛刻,这些进了队伍之后都可以慢慢养起来,主要是人员品性方面的,也不是说街上混的就不能要,但至少那些混到烂遍街的绝对不行,能够挽救的那种倒是可以,但最好还是都要良家子弟,朴实的农民也非常不错,这其实也是戚继光当年招兵的路线方针,绝对是很值得借鉴的。
最初的时候,因为宋庆太过挑剔,还有些来投军的人不满,后来拿出戚爷爷的话来,所有人的不言语了,不在这个时代,你根本无法体会到戚继光在军界的能量,哪怕这人已经没了,余威和类似语录似的东西拿出来依然能够震慑全场,包括宋庆平时也总拿着本纪效新书装点门面,如今再次把这尊大神搬出来,效果一样是杠杠的,反对意见全部被平推碾碎。
接下来,一切都进入正轨,一个月的工夫,宋庆拉起了六千多人的队伍,剩余的位置暂时没有招揽,是留作预备之用,将来没准还能遇到些好的,总不能到时候没有名额,如今这六千来人差不多也就够了。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个四百来号的队伍,不必占用人员名额,但也要并入狗营,并且必须并入狗营,以雷狈为首的狼狗大队,在宋庆两年多的精心栽培下,如今总算是已经成型,可以拿到战场上面使用了,虽说指望几百条狗冲阵不现实,但小规模的战斗,包括宋庆设想的一些特种战斗,这些彪悍的大狗都可以派上用场,甚至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
六千来人,四百条狗,宋参将的队伍总算开了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跟邳州卫联合的新营地,在建设营地之前,宋庆必须要给当地的土匪们开个会,让他们老老实实搬家,将好地段让出来,撤到旁边去给大军充当羽翼和耳目。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