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状元看牛,进士种田(1 / 2)

加入书签

 (又看到一则百万字飞翔的评论,南朝抱歉,顺利的话,三月就该破百万了哈!)

陈三郎并没有离开梅花谷,他当然不会两手空空就此离开。

梅花谷的情况有些特殊,并非寻常的隐士那么简单,而是依附梅花社,形成了一个整体,如同机构一般。

一般意义上的隐士,结庐而居,加上仆从,也就人罢了。真正的隐士就一个人,做通了他的工作,便算完成任务。

可现在梅花谷里,称得上士子的就有数十人之多,汇聚而居,互相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是世交友朋,有的是远方亲戚,有的结交为秦晋之好……

有关系,就有纠葛,不管哪个家族,都难以单方面下决定。因为他们早就有约定,要团结一致,彼此呼应。有事情,务必先拢聚在一起,商量讨论,然后再做章程。

现在陈三郎来请人出山,便是一件大事,牵涉颇大。

请人,实则上就是说服人。如果说服一个人相对容易,那要说服一群人就相当困难了。

这还是一大群有阅历有名望的知识分子,更是难上加难。

至今为止,陈三郎真正费了心思去招募的,实则只有周分曹一个而已。周何之与宋志远两个,都是被形势所迫,自然不用耗费多少口舌工夫。而周分曹,也是登门了两次,这才将其说服,跟随到了泾县。

聚人,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很多事情,都必须先聚人起来,方能成行。

说实话,现在陈三郎的境况比起在泾县时,并未好上太多。泾县县令一职名正言顺,有钦命加成,还有一柄尚方宝剑。可眼下身份却是有些尴尬,从官面角度上看,他离开泾县,始终有些不明不白。正常程序来说,下一步章程应该是入京陈述经过,再由朝廷定夺。

但他倒好,拐个弯,跑到雍州里来了,还占了个府城,这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虽然说朝廷对待雍州放任自流,只要占了地方,上了奏折,便能当官。问题是陈三郎的身份敏感,当今皇帝又病重,难以理事,这就变得玄妙起来。如果朝廷准了陈三郎的官,便等于开了一个头,如果别的州域的官员也跑到雍州来,又该如何对待?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朝廷对陈三郎的态度,会不会看扬州元文昌的脸色行事?

石破军已反,在这关键时刻,若惹得元文昌不高兴,反将起来,这等责任谁能背负得起来?

相比之下,为了国家大义,顾及全局,从而牺牲陈三郎一个,倒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这就是陈三郎决定不去中州,入京城的一大主因。他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别人来审理。不管是进中州,投奔李恒威,还是入京城,觐见圣上,只要过去了,他都将失去自主的权利。

只有转道进入雍州,才是最好的选择。一如鸟出囚笼,鱼游大海。起码至今为止,都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选择,真是件莫测之事。

那现在,就看梅花社的人的选择了。

陈三郎背负双手,在谷内随处漫步。身后亲兵跟着,亲随背负的礼盒先前已经交了一部分给陆景,还剩下不少,就看有没有别的合适的人可以送出去。

梅花谷也不算大,他们一行人所到之处,都引来不少人观望,低声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看得出来,这些人已经搬迁进谷内有一段时间,不少地方都开辟了地,种上菜蔬;还有些地方建立起围栏,里面养着猪羊,甚至还有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