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我认为这首歌重新定义了国风(5000字)(2 / 2)

加入书签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化用宋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尽显优美。</p>

紧接着一段古筝音色加入。</p>

古意盎然。</p>

一个漂亮的转场,吉他混入,歌曲进入第一段的高潮:</p>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p>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p>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p>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p>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p>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p>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p>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p>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p>

编曲中明明没有出现琵琶,但听者却仿若听到了琵琶声一般。</p>

歌曲也在此点题。</p>

东风破。</p>

《东风破》歌名本身就不简单。</p>

苏轼有一首词《蝶恋花.送春》。</p>

苏晨也不知道地球的方文山是不是从这首诗中获得的灵感。</p>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p>

除此之外李商隐的《锦瑟》似乎也有提及“东风”。</p>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p>

由此可见这东风在华夏文化中有着何许地位。</p>

另外“破”,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曲式,叫做“曲破”。</p>

单单一个歌名的取材和用意就可以如此深邃,这样的歌不火,怎样的歌才能火?</p>

古香古色的歌词让听者惊艳不已。</p>

但这仅仅只是前菜。</p>

因为很快迎来了整首歌编曲最灵魂的部分。</p>

二胡间奏!</p>

幽远的二胡声突兀闯了进来,浓郁的离愁宣泄而出。</p>

如泣如诉。</p>

二胡间奏一响五佬、音乐教授、国家级音乐家,脸上均是惊喜、惊艳、震撼之色。</p>

“钢琴、古筝、吉他、二胡……”黄占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将《囍》的那种‘中西合璧’发挥到极致!无论歌词、编曲,全然不是《囍》可以比拟。是这几个家伙的作品?”</p>

黄占打量着李宗胜、罗群、林西!</p>

混蛋!</p>

天天在我面前说国风写不来,不擅长,结果你们悄悄写出了如此惊艳的作品。</p>

这次苏晨被吊打?</p>

“《埋伏》虽然也很惊艳,但和这首《东风破》比起来,差得远。”李宗胜也在心中思忖。</p>

他也看向黄占、罗群等人。</p>

不要脸的家伙!!暗中偷偷使劲儿呢?一个个天天装作写不出好作品的样子……</p>

五佬们相互猜测着这是谁的作品。</p>

只有黄文山,他愈发觉得这是出自苏晨之手。</p>

与《囍》如出一辙的中西合璧编曲手法。</p>

二胡独奏!</p>

复古的歌词……</p>

“怪物!”他在心里暗骂一声,“脱胎于《囍》,但和《囍》完全不一样!而且这好像是一种全新的曲风……”</p>

“听起来有种独特美感,但是什么给我这种感觉呢?”</p>

此刻大家的注意力都还在歌词和编曲上。</p>

全然没有注意到,这首歌真正惊艳和独到之处!</p>

直播间观众也瞬间疯了。</p>

“太好听了吧。”</p>

“我肚子都大起来了……谁写的歌?你要对我负责!”</p>

“二胡注入灵魂啊!”</p>

“哈哈,这又是模仿《囍》?钢琴、吉他、古筝、二胡……编曲风格太像了!”</p>

“这是模仿?分明就是超越好吗!”</p>

“难道是出自五佬之手?”</p>

“不会吧?不会吧?苏爹开局就要被摁在地上摩擦?”</p>

“二胡间奏直接超神!你有唢呐,我有二胡!唢呐流氓?我二胡流弊!”</p>

“《囍》、《埋伏》、《东风破》,哈哈,歌名一个比一个字多。《埋伏》吊打《囍》,苏爹实现了自我突破。《东风破》完虐《埋伏》,都给我破!”</p>

“琵琶、唢呐、二胡。还是我二胡胜一筹。”</p>

“为什么这首《东风破》就这么入耳呢?前奏响起的瞬间我就感觉这才是我们华夏自己的音乐!”</p>

“编曲超神!作曲超神!歌词超神!”</p>

弹幕密密麻麻。</p>

大家议论之际。</p>

在一次次重复“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之后,琵琶,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加入到了编曲大家庭中。</p>

与歌词交相呼应,营造出别样美感。</p>

王安演唱结束。</p>

二胡再次拉响,婉转悠扬,离愁别绪随着时间延伸,顷刻间让人产生一种时空交叠的错觉。</p>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p>

随着二胡声陷入那久远、惆怅、且美好的回忆中……</p>

几声钢琴琴键跳动的声音后。</p>

全曲结束。</p>

以钢琴开始,以钢琴结束。</p>

仿佛一个陷入思念的人,沉湎于回忆中许久,最后终于回到了现实,发出了一声轻轻叹息。</p>

结束了。</p>

但全场寂静无声。</p>

每个人都还沉浸在那优美的词句里,动人的旋律中……久久回味,不能自拔。</p>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p>

国家级作曲家曹文林第一个鼓掌。</p>

然后现场观众、嘉宾仿若才被这鼓掌声拉回了现实,热烈的掌声响彻全场。</p>

直播间的弹幕早就已经爆炸了。</p>

“二胡杀我!”</p>

“间奏和最后的二胡独奏,真的好听哭了。”</p>

“这二胡是唢呐吹出来的吗?注入灵魂!”</p>

“绝了!绝了!还记得《囍》的唢呐吗?《东风破》的二胡虽然有很重的模仿痕迹!但真的炸裂啊!让你模仿,没让你超越啊。”</p>

“编曲里的琵琶也好听。”</p>

“建议二胡和琵琶结婚。”</p>

“《囍》让我想学唢呐,《埋伏》让我想学琵琶,《东风破》让我觉得二胡才是永远滴神!兄弟萌,我该学哪样?”</p>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学。”</p>

“哈哈哈,是哪位大佬写的词曲,站出来康康!”</p>

“我想知道苏爹现在的心情。”</p>

“苏爹: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p>

观众们调侃不断。</p>

《东风破》词曲的优秀已经让大家直接忽略了王安的演唱,只是聚焦于歌曲本身。</p>

不知道王安知道现在的情况会怎么想。</p>

歌红了。</p>

人没红。</p>

多伤人啊。</p>

主持人李卿上台,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对《东风破》一番怒赞。</p>

“我虽然是个外行人,不知道这首歌曲中的诸多门道。但作为最纯粹的听众,我想举双脚说:太好听了!太赞了!”</p>

“旋律入耳,歌词抓心。”</p>

“东方古典美和韵味流淌而出,让人不由自主就闭上眼睛欣赏。”</p>

“歌词复古,一字一句宛若古诗,极尽诗人的浪漫。”</p>

听到李卿提及“诗人”,李宗胜、黄占、林西等人目光都落在了罗群身上。</p>

因为罗群素有“诗人罗老怪”之称。</p>

歌词古典优美,宛若诗篇。</p>

如诗一般的歌词,很罗老怪啊!</p>

“不是我写的。”感受到大家投来的灼灼目光,罗群很想这么说。</p>

但他没有,心道:“这些人可真会装,谁写的自己心里不清楚吗?看着我干嘛?”</p>

黄文山也有那么一刻怀疑。</p>

罗佬?</p>

还是苏晨?</p>

我可以模仿《囍》,罗佬自然也可以模仿其编曲。</p>

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超越,这很像罗佬的作风啊。</p>

苏晨那家伙永远一副微笑脸……你就没点反应?不惊讶一下?猜不透。</p>

主持人李卿还在洋洋洒洒述说着自己的感受。</p>

看得出来她已经被《东风破》征服了。</p>

“我这个外行人尚且能听出这首歌曲的作曲、编曲不简单。相信在座的各位嘉宾老师,也有很多话要说。”</p>

“曹文林老师,您是我们华夏顶尖作曲家,您能为我们鉴赏一下《东风破》的作曲和编曲吗?”</p>

李卿终于把话题抛了出去。</p>

曹文林作为国家级作曲家,在作曲、编曲方面的造诣自然是权威性的。</p>

李卿直接让他发表评论和鉴赏。</p>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曹文林身上。</p>

曹文林点了点头,拿起身前的笔记本。</p>

刚才在听《东风破》的时候,他听到惊艳之处一一做了笔记。</p>

他略微沉吟。</p>

全场寂静无声。</p>

终于他说出了第一句话:</p>

“我认为《东风破》重新定义了国风!”</p>

……</p>

PS:第一更送到。嘿嘿,当然要日常求票啦,打劫!推荐票、月票、打赏统统交出来。读者老爷们:你倒是开枪啊?作者君按下扳机:滋~出水了!读者老爷们:笑死了,你特么水枪打劫吓唬谁呢?反手就把作者君干倒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