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从入门到放弃,唱歌对舌头还有要求了(5000字)(2 / 2)

加入书签

人们称之为新世纪华夏文化复兴。</p>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p>

这几句直接引发粉丝们的共鸣。</p>

因为很多华夏人曾经都有过这么一个疑惑:为什么我们要学英语?</p>

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一个梦想:哪一天全世界都说汉语,那样我们就不用学英语了。</p>

而现在梦想成真了。</p>

汉语逐渐在成为一种文化潮流。</p>

“听得我热泪盈眶!”</p>

“我是赶不上不学英语的好时代了,不过我的儿子很可能赶上。儿子刚出生,两个月大。”</p>

“哈哈哈,楼上的兄弟,是时候开始绕口令早教了。”</p>

“以后的孩子不在亲戚面前飙几段绕口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好好读书。”</p>

“文化膨胀到不能再膨胀了。”</p>

强烈的自豪感升腾起来。</p>

让人心中激荡万分。</p>

想吼一句:此生不悔入华夏!</p>

《中国话》的歌曲布局其实很简单。</p>

绕口令、说唱、流行唱法,三者规律性的交替进行。</p>

“纽约苏珊娜开了间禅风lounge bar</p>

柏林来的沃夫冈拿胡琴配着电吉他</p>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p>

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p>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p>

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p>

仄仄平平仄仄平</p>

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p>

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p>

华夏,这个大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国家和民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人前来。</p>

他们入了这片土地,受着这片土地的文化熏陶,说着优美的中国话。</p>

然后他们再回到他们的家乡,把属于华夏的优良文化传播开去。</p>

多么美好啊。</p>

这盛世!</p>

如每一个华夏人所愿。</p>

“有个小孩叫小杜</p>

上街打醋又买布</p>

买了布打了醋</p>

回头看见鹰抓兔</p>

放下布搁下醋</p>

上前去追鹰和兔</p>

飞了鹰跑了兔</p>

洒了醋湿了布</p>

嘴说腿腿说嘴</p>

嘴说腿爱跑腿</p>

腿说嘴爱卖嘴</p>

光动嘴不动腿</p>

光动腿不动嘴</p>

不如不长腿和嘴</p>

到底是那嘴说腿还是腿说嘴”</p>

歌曲迎来了第二段绕口令。</p>

这些绕口令都很有一些年头了,听众耳熟能详。</p>

但真要一口气一字不错的念下来,还是稍微有点难度。</p>

这段的演唱完全由苏小夕完成。</p>

一方面苏小夕本来就是小孩,充当一下“打醋小杜”再合适不过。</p>

另一方面这段绕口令比之前的“扁担宽板凳长”要更难更绕口一些。练习这首歌的时候,卓萱仪经常翻车。念快了出错,念对了,语速又显得太慢。</p>

尝试好几次无果。</p>

最终苏小夕亮剑。</p>

又快又好念了出来。</p>

让卓萱仪都直呼自己的舌头不行,老打结。</p>

舒婉也做了几次挑战,结果很不理想。最后她得出结论:“小夕遗传我老公多一点。”</p>

这一段绕口令更快更难。</p>

一下子粉丝们就疯了。</p>

“这还兴提升难度的?”</p>

“之前是汉语十级!现在怎么着也十二级了吧?”</p>

“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布又买醋……呸!!!我要这舌头有何用?”</p>

“念了好几次,我直接躺平。”</p>

“小夕厉害啊!!唱得又快又好。”</p>

传唱人席位上,一群顶流歌手面部肌肉也微微抽搐。</p>

“这首歌拿给我唱……我只敢在录音棚玩玩!现场唱很容易翻车啊。指不定舌头什么时候就不听使唤了。”天后孔溪有被这首歌的演绎难度给震撼道。</p>

这是一首绕口令快歌!</p>

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唱得下来的。</p>

喻学友张开嘴活动活动舌头,“人麻了,听得舌头打结。”</p>

虽然称不上地狱级难度。</p>

但也是准地狱级了吧。</p>

大和的观众则直接听懵了。</p>

“从入门到放弃!”</p>

“比我放弃C++还快。”</p>

“众所周知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p>

“也是最优美最神秘的语言……比如这绕口令!听起来比饶舌唱法还要厉害。”</p>

“有没有绕口令班?”</p>

“这就给孔子学院邮箱发一封建议邮件。”</p>

绕口令不是新鲜的事物了。</p>

但把它放在歌曲中。</p>

那简直就是新鲜到不能再新鲜。</p>

绝对是开创者。</p>

仅此一家。</p>

歌曲在“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不断重复中走向结束。</p>

一曲终了。</p>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尖叫声。</p>

“不够不够!不过瘾!”</p>

“还想听!!继续绕口令。”</p>

“虽然舌头打结,但真的很爽。”</p>

“这不比西洋饶舌好玩?”</p>

弹幕直接疯了。</p>

主持人李卿上台,夸赞有加,“这让我想起了大学时代,为了练好普通话,每天的必修课就是练绕口令。”</p>

“苏晨先生,您要是早把绕口令写成歌,我哪用得着废那劲儿啊?”</p>

哪个主持人没有被绕口令摧残过?</p>

绕口令造就了他们的伶牙俐齿。</p>

因此李卿对这首《中国话》有着莫名的亲切和喜欢。</p>

苏小夕、舒婉、卓萱仪下台后,苏晨被邀请上了舞台。</p>

“苏晨先生,您怎么想到把绕口令编入歌曲中?”李卿好奇问道。</p>

苏晨心道:那你得去问原创作者了。</p>

我只是个地球文化搬用工。</p>

但嘴上却随便找了个理由:“因为写不出歌词了,就想着能不能省点力,抄一抄。恰好看到这绕口令还不错,直接抄进来。”</p>

苏晨话音落下,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p>

这??</p>

就这??</p>

所以这么说,如此优秀的作品,竟然只是个阴差阳错?</p>

“鬼才相信他!”李宗胜一脸不信,“这家伙在麻痹我们,声东击西,没安好心。想让我们放松警惕,然后他自己拔得头筹。”</p>

“肯定是这样。”罗群深以为然。</p>

词曲人不乏灵感迸发的时刻。</p>

但苏晨说自己不想写歌词,于是直接抄绕口令……这肯定是扯淡!抄都能抄出这水平。那我们认真写词的不用活了。</p>

说得轻描淡写,背地里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和力气。</p>

就像学霸们经常说你看我天天在玩,还没复习啦!结果一考试!人科科第一!</p>

学霸和苏晨的话都信不得。</p>

李卿显然也不信,说道:“您也太谦虚了。”</p>

李卿很懂得点到即止,也没有继续追问。</p>

冠军之夜,央台的全网投票系统已经开放。</p>

全国观众,甚至大和观众都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投票。</p>

投票一直会持续到节目结束。</p>

在最后时刻进行统计。</p>

所以不能实时出结果。</p>

李卿详细说明了投票方式和规则,然后道:“直播间、官方微博等等《国风大典》的社交媒体都已经挂出了投票链接,大家点击即可投票。”</p>

“我们的投票数据会实时更新。”</p>

“希望大家踊跃参与。”</p>

李卿说话的时候,无数网友已经进入了投票界面。</p>

《中国话》得票疯狂飙升。</p>

一万票、十万票、五十万、一百万……</p>

票数飙升的速度以十万计。</p>

直播间有两亿多观众,不知道这票数,会不会高到离谱!</p>

《中国话》之后李宗胜进行了作品展示。</p>

他的第一首歌叫《天地》,本质上还是一首致敬蓝星村文化交流计划的。</p>

词曲大气磅礴。</p>

但有了中国话的绕口令,观众们是越来越挑剔了,他们不仅希望歌好听,还希望能有新意。</p>

于是他们对这首作品的评价是中规中矩。</p>

算不得炸。</p>

开始投票后数据的确也和《中国话》的迅猛没法比。</p>

倒是罗群拿出了一首不错的作品,获得观众一直好评,投票数据竟然直追《中国话》。</p>

第一轮激烈的角逐后。</p>

皮球再次回到了苏晨这里。</p>

“苏兄,你这第二首歌,该不会是相声了吧?”直觉告诉罗群,接下来苏晨还会带来一首新意满满的作品。</p>

本来苏晨打算上摇滚的。</p>

但罗群这么一问,他还来劲儿了,说道:“依然是中国话。”</p>

“还是中国话?”罗群惊讶。</p>

“嗯。”苏晨点了点头。</p>

如果绕口令让人发疯。</p>

那华夏的汉字应该能让人抓狂吧!</p>

……(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