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假故事真道理(1 / 2)
“那阿一你最真实的看法是什么呢?还有你是怎样接触到它的呢?”</p>
阿九问的仔细,祝守一觉得也得答个仔细。</p>
而若是问及祝守一心里的缘故,其实也是说来比较偶然的呀。</p>
其实祝守一当时并没有什么缘故,就是想拿起《西游记》看看。</p>
看完忍不住叹一句:绝了。</p>
书都不能细看,观其大略是很惬意的。一旦一个个字的看,一个个字撞到你的眼里,进度慢下来不说,还得费心查阅,是故可创一门新的读书法,细读原文而不求解,问题交有缘人答去罢。</p>
(一)取经,总得有个缘由</p>
西游取经,是有个缘由的。取经的缘由不仅大书特书,还反复出现在唐僧师徒的度关文牒中。</p>
书里这么说,唐太宗轻许诺言却没做到,被索命至阴司。</p>
魏征通阴阳,为唐太宗事先联络了阴司崔判官不题。</p>
传神的来了。唐太宗刚走进“幽冥地府鬼门关”,李建成、李元吉似在门口等着世民,见着世民上来就揪打索命。</p>
被崔判官喝退后,李世民与阴间鬼王一一对证,结果罪不至死,崔判官却趁机偷改生死簿,增加了李世民二十年阳寿。</p>
李世民返回时,因知阴司缺瓜果却不缺冬瓜西瓜,答应送南瓜于阴司鬼王,双方相揖而别。</p>
因阴司有去路,无来路,李世民不得原路返回,只得游观地府。崔判官引其至阴山背后十八层地狱处,行至“枉死城”,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拦住李世民,喊:还我命来!</p>
李世民慌的藏藏躲躲,崔判官说这些枉死的冤业,需要你拿钱买平安。李世民自然是没带钱,崔判官说阳间有个相良老者,因为勤俭持身却斋僧乐道,有十三库金银在此,你可以借一下,上去再还。</p>
李世民自然是听崔判官的话,还阳后搞水陆大会,超度枉死城亡灵。</p>
祝守一当时看着,笑的停不下来。呵,人间黑话大全。</p>
什么“圣君贤相”?作者告诉你了,“圣君”许诺你敢信?“圣君”没有亏心事?阴间、阳间不走人情世故?枉死之人千万计,不也是“圣君”花钱摆平?关键他这度鬼魂、买平安的钱,还是盘剥善良百姓而来!</p>
由此看,阴司的交易,自是缺阳光,所以说须要送南瓜为礼。真·人间黑话大师!</p>
取经,竟然缘起于这么一个交易,哼,一个“空”字怕是担的起了!哈哈哈!</p>
(二)取经,取的是三藏真经</p>
何为三藏真经?书里借如来之口交代了两次。</p>
第一次。如来收了悟空,回到西天,向众叙述前事,语气平淡无异常,唯结尾一句令人玩味: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p>
诸佛的反应更有意思:听言喜悦,极口称扬。</p>
佛祖出马,不过只灭一石猴,与悟空关于天道的机锋不谈,弘扬宇宙正道的意义不讲,却说了“请我坐了首席”,诸佛竟然由此“喜悦称扬”?这文字写的俗了些吧。</p>
上文止住,更匪夷所思的画面出现了。</p>
佛祖与众享“盂兰盆会”,书中说,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p>
诸位睁大眼睛且看:诸佛献诗三首,分为福、禄、寿。</p>
扎眼么?竟然有“禄”?</p>
方外之人写出了:禄享千钟世太平,禄爵无边万国荣。下笔如此辛辣酸损,真难为你是个古人了。</p>
如来随后微开善口,宣扬正果。书里特意写了一笔,李世民还阳后,大行仁政,“自此时,盖天下无一人不行善者”。</p>
没事没事,缘由这个事向来不打紧的,关键看这么重要的三藏真经是什么?</p>
如来: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p>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www.mimiread.com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天地之间没有人,只有鬼?宁度鬼,不渡人?!直接解放枉死城不就行了?费唐僧师徒这么大的周章干啥?我一向鲁钝。</p>
你第一次看,大概不会太在意。结尾,佛祖又介绍了一次,依旧是“谈天说地度鬼”。</p>
据悉,《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p>
唐僧师徒最终只取回五千零四十八卷。</p>
“度鬼”,还是残卷,真是对得起一个“空”字。</p>
(三)为什么唐僧是取经人</p>
且听官宣版:我待要送上东土(三藏真经),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沙和尚马上就在后文拆台: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p>
为什么选他?</p>
第一次在行文中介绍唐僧身份的是镇元子,说他是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转生。说他俩五百年前(没错,也是这个时间点)在“兰盆会”(少了个“盂”字)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佛祖最后又给了一层信息,说金蝉子“因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p>
即便是被贬,唐僧也不是一般人。陈玄奘是丞相之外孙、状元之子,他在书中第一次正面出场(虽是附录),可不是说自己是“胎里素”,而是杀贼为父报仇,端的智勇双全。</p>
年纪轻轻的他,在水陆大会成为公认的头号法师。</p>
唐太宗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他闪出,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这是不会说话办事的人么)。</p>
观音院丢了袈裟,孙悟空去找妖怪,唐僧恐吓大小和尚:“这去寻着袈裟,万事皆休;但恐找寻不着,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脱也”。</p>
猪八戒初入门时,受悟空挤兑几句后,发几句牢骚,唐僧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呵,不是个出家的了,你还回去罢。慌得八戒跪下认错。</p>
感觉他在初期,是外柔内刚、条理分明、进退有度的一个人。</p>
也不是没有缺点。习惯埋怨悟空等人闯祸却连累自己。悟空说他是法严量窄,八戒私下叫他老和尚。</p>
但他怎么就变成一个遇事就哭哭啼啼的孱弱和尚呢?</p>
前文都是据书里的内容如实写的,这,我只能推论一把:他遇到超出自己认知边界以外的事。无助。</p>
他那一套,在南赡部洲吃得开,对普通人也可以,但遇到神仙鬼怪,他无可奈何(这么说,佛祖让他取经很有道理)。</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