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水泥公司(1 / 2)

加入书签

 又到了一年的秋收时节,东北地区在天启十一年,大豆播种面积已经上升到了五千余万亩的程度。黑龙江等地的耕地被大量开拓了出来,因为寒冷气候持续时间较长,不适合种植小麦,大豆成为了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同时还种植玉米。

东北的大豆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产量也越来越庞大。秋天到了,又是丰收的时节,东北地区开始进入紧张而忙碌的收割期,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着收割大豆和玉米的农民和工人。

大量的榨油厂开始在东北地区被建立了起来,这些榨油厂如今大部分都配备了蒸汽机为动力的榨油设备,榨油效率大大提升。

豆油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商品,开始在粮油店里销售。而那些豆粕,则成了优良的饲料。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一桶桶油被榨了出来,然后装船运往沿海各港口。

而在西域地区,棉花也进入了采收期,大量棉农开始在棉田里采摘棉花,其中很多都是异族。

之前收复西域,就有不少异族,加上蒙古人这几年不断的往大明贩卖人口,因此西域的异族数量很多,但大多数都是自由受到限制的包身工,当然这些包身工也能得到一定的工资,只是工资不高,零花钱是有的,吃住则有人负责。

这些包身工因为远离故乡,特别是从俄国来的农奴,离家里就更远了,所以很少选择逃亡。而且待遇也不是完全的奴隶的级别,所以总的来说,日子得过且过的还能过得去。

西域之所以需要那么多包身工,主要还是西域的棉花种植面积正在迅速上升。如今棉花种植面积已经上升到了两千多万亩。

这样的种植面积也许在关内来说也不算太恐怖,但是西域是关外地区,汉民数量没那么多,自然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了。

这两千多万亩棉花,产量却是非常庞大的。因为西域这里非常适合棉花生长,而且棉花品种经过一定的改良。产量也有所上升。最重要的是,西域的灌溉设施在不断的建设之下,确保了这£±dg£±dian£±小£±说,∞o∞< s="arn:2p 0 2p 0"><srp p="/aasrp">s_();</srp></>些棉田都能得到灌溉。

有灌溉的棉花和没灌溉的棉花,产量简直就是天差地别。这两千万亩的棉花,dg的上关内三四千万亩的棉花产量了,而且棉花质量非常好。

为了降低棉花生产成本,用上大量包身工也是变成了很正常的事。而那些没有用包身工的汉民棉农,则是第二年享有棉价补贴,今年的棉价补贴上升到了每担3角。直接提高了三倍。

为了获得更多的补贴,棉农都很努力的经营者自家的棉田,希望能够产出更多的棉花。

棉价补贴由朝廷直接出钱,并不影响棉花的市场价格。这样的政策,也保障了棉农的收入水平,能够让他们的收入不至于低过水平线,毕竟种植棉花也是挺辛苦的,特别是采收棉花。如果收入还低于水平线。那就没多少人愿意种植棉花了。而棉农的收入低于水平线是肯定的,毕竟大明如今正在展开工业革命。工人收入迟早都会提高的,如果按照市场棉价收购,海外棉价是很低的,到时候这些棉农会变得很穷困。

但是大明是一个大国,不可能所有棉花都从外部获得。不可能从外部掠夺到能够满足整个大明所需的棉花,和历史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国情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本国棉花产量必须提高上去。起码要能满足自身大部分需求。至于补贴给棉农的钱,自然是让消费者出。通过提高成品棉布税收的方式,提高棉布本土价格,从而施行两种价格。

本土纺织品价格必然要高于海外,毕竟工人的收入也高。而且每个人都需要纺织品,通过提高税收的方式将补贴棉农的钱分摊下去也很公平。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财富分配的手段。

棉农通过种植棉花,不管市场价格如何,生产多少就会有多少补贴,就能安心的生产棉花。

至于出口的纺织品价格,则收取关税。在本土纺织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关税,本土纺织品有余的时候,则要鼓励出口,降低出口关税,从而加强纺织品的海外市场竞争力。

这都是朝廷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的,从而创造出一个稳定的大环境。这样的棉花定价方式,使得本土棉花价格与海外棉花价格能够统一,统一的价格之下,企业的原材料生产成本就大致相同,而在利润方面,本土和出口海外又相差不大。

当然本土的纺织品市场,实际上是被国有企业大幅度垄断的。垄断方式依旧是靠税收等方面,国有纺织企业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在那些没有什么技术性的普通纺织品方面,通过税收方面的调整,只过有国企纺织厂才有利润。民资纺织厂想要赚到钱,需要推陈出新,例如搞出新的花样,走高档路线。

说白了就是要创新,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新的不平衡,别人有我没有,我也要有,于是消费市场就出现了,经济自然也就上去了。

这种不平衡,就是创造矛盾,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矛盾,一种能让社会进步的矛盾。人类的进步,基本上是离不开矛盾这个东西的。

不能创新的产业,自然是直接搞垄断,要这些领域的民资商人有何用?自然是全部踢出局,让国企来搞,进而创造出一定的利润空间。

在工业时代,物美价廉是一种有些错误的观念,价廉意味着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意味着无法投入资金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

一味的追求价高,那当然也是错误的,都是极端路线,极端就不可取。

类似纺织业这种关乎民生的产业,对于那些普通的纺织品生产确实是要交给国企来干,通过垄断的方式创造出盈利空间。但这个度也不能太过,价格必须在老百姓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同时有能积累资本,从而有足够的钱更新生产设备和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并且让工人的待遇得到一定的保障。

这些都是财富分配手段,一个相对公平的财富分配,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繁荣。

天启十一年的纺织品税收是提高了。这本来对南方纺织品比较有利,不过天启十一年国企纺织厂已经基本上都用上了蒸汽机,棉布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以至于这些纺织品到了南方市场之后,依旧拥有竞争力。

国有纺织厂的纱锭总数已经上升到了六百万锭的规模,产能已经完全能够消化掉整个大明的纺织品市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